第二節 靜脈輸血
靜脈輸血是將血液通過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
一、靜脈輸血的目的及種類
(一)目的
1.補充血容量 用于失血失液引起的血容量減少或休克病人,以增加有效循環血量,提升血壓,增加心排出量,促進循環。
2.糾正貧血 用于血液系統疾病引起的嚴重貧血和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以增加血紅蛋白含量,促進攜氧功能。
3.供給血小板和各種凝血因子 有助于止血,用于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
4.輸入抗體、補體 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用于嚴重感染的病人。
5.增加白蛋白 維持膠體滲透壓,減輕組織液滲出和水腫,用于低蛋白血癥病人。
6.排除有害物質 用于一氧化碳、苯酚等化學物質中毒,血紅蛋白失去運氧能力或不能釋放氧氣供組織利用時,以改善組織器官的缺氧狀況。
(二)種類
1.全血 全血指采集的血液未經任何加工而全部于保存液中待用的血液。可分為:
(1)新鮮血:指在4℃的常用抗凝保養液中,保存一周內的血。它基本保留了血液的所有成分,可以補充各種血細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適用于血液病病人。
(2)庫存血:雖含有血液的各種成分,但白細胞、血小板、凝血酶原等成分破壞較多,鉀離子含量增多,酸性增高。大量輸注時,可引起高血鉀癥和酸中毒。庫存血在4℃的冰箱內可保存2~3周。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2.成分血 成分輸血是根據血液比重不同,將血液的各種成分加以分離提純,根據病情需要輸注有關的成分。
(1)血漿:全血分離后所得的液體部分。主要成分為血漿蛋白,不含血細胞,無凝集原。可分為以下幾種:①新鮮血漿,含正常量的全部凝血因子,適用于凝血因子缺乏者;②保存血漿,用于血容量及血漿蛋白較低的病人;③冰凍血漿,-30℃保存,有效期1年,用時放在37℃溫水中融化;④干燥血漿,冰凍血漿放在真空裝置下加以干燥而成,保存期限為5年,用時可加適量等滲鹽水或0.1%枸櫞酸鈉溶液溶解。
(2)紅細胞:①濃集紅細胞:新鮮全血經離心或沉淀移去血漿后的剩余部分,適用于攜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貧血病人;②洗滌紅細胞:紅細胞經生理鹽水洗滌數次后,再加入適量生理鹽水,用于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病人;③紅細胞懸液:提取血漿后的紅細胞加入等量紅細胞保養液制成,適用于戰地急救及中小手術者。
(3)白細胞濃縮懸液:新鮮全血經離心后取其白膜層的白細胞,4℃保存,48小時內有效,用于粒細胞缺乏伴嚴重感染的病人。
(4)血小板濃縮懸液:全血離心所得,22℃保存,24小時內有效,用于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障礙性出血的病人。
(5)各種凝血制劑:如凝血酶原復合物等,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疾病。
3.其他血液制品
(1)白蛋白液:從血漿提純而得,能提高機體血漿蛋白和膠體滲透壓,用于低蛋白血癥病人。
(2)纖維蛋白原:適用于纖維蛋白缺乏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者。
(3)抗血友病球蛋白濃縮劑:適用于血友病病人。
習題:
庫存血在4℃的環境內可保存
A.24h
B.48h
C.72h
D.1周
E..2~3周
『正確答案』E
葉先生,26歲,因患白血病住院治療,為增加其機體抵抗力,可給予輸入的血液制品是
A.洗滌紅細胞
B.白細胞濃縮懸液
C.血小板濃縮懸液
D.庫存血
E.新鮮血
『正確答案』B
二、血型及交叉配血試驗
(一)血型
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抗原的類型。臨床上主要有:
1. ABO血型系統 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與凝集原B而將血液分為A、B、AB、O四種血型(表1-14-2)。
2.Rh血型系統 人類紅細胞除含AB抗原外,還有C、c、D、d、E、e六種抗原。Rh血型以D抗原存在與否來表示。Rh陽性或陰性。漢族中99%的人為Rh陽性,Rh陰性者不足1%。
(二)交叉相容配血試驗
交叉相容配血試驗的目的在于檢查受血者與獻血者之間有無不相合抗體。輸血前雖已驗明供血者與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同,為保證輸血安全,在確定輸血前仍需再做交叉相容配血試驗。
1.直接交叉相容配血試驗 用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紅細胞進行配合試驗,檢查受血者血清中有無破壞供血者紅細胞的抗體。其結果絕對不可有凝集或溶血現象。
2.間接交叉相容配血試驗 用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紅細胞交叉配合,檢查輸入血液的血漿中有無能破壞受血者紅細胞的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