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靜脈輸液與輸血
1. 靜脈輸液的原理及目的
2. 常用溶液及作用
3. 常用靜脈輸液法、輸液速度及時間的計算
4. 常見輸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5. 常見輸液反應及護理
6. 靜脈輸血的目的及種類
7. 血型及交叉配血試驗
8. 靜脈輸血的方法
9. 自體輸血
10. 常見輸血反應及護理
第一節 靜脈輸液
靜脈輸液是將一定量無菌溶液或藥液直接滴入靜脈的方法。
一、靜脈輸液的原理及目的
(一)原理
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形成的輸液系統內壓高于人體靜脈壓的原理,將液體直接輸入靜脈內。無菌藥液自輸液瓶經輸液管通過針尖輸入靜脈內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液體瓶有一定高度,從而形成足夠的水柱壓。
2.液面上方必須與大氣相通(除液體軟包裝袋),使液面受大氣壓的作用,當大氣壓強大于靜脈壓時,液體向壓力低的方向流動。
3.輸液管道通暢,不得扭曲、受壓,針頭不得堵塞,并確保在靜脈血管內。
(二)目的
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常用于脫水、酸堿代謝紊亂病人。
2.補充營養,供給熱量。常用于消耗性疾病,胃腸道吸收障礙及不能由口進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病人。
3.輸入藥物,治療疾病。如輸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輸入脫水劑降低顱內壓。
4.增加循環血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用于嚴重燒傷、大出血、休克等病人。
習題:
肖先生,72歲,胃癌晚期,不能進食,給予脂肪乳、氨基酸等輸入。為該病人輸液的目的是
A.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調
B.補充營養,供給熱能
C.輸入藥物
D.增加血容量
E.利尿
『正確答案』B
二、常用溶液及作用
(一)晶體溶液
晶體溶液分子量小,在血管內停留時間短,對維持細胞內外水分的相對平衡有重要作用,可糾正體內的水、電解質失調。常用的晶體溶液有:
1.5%~10%葡萄糖溶液 供給水分和熱量。
2.O.9%氯化鈉(生理鹽水)、5%葡萄糖氯化鈉、復方氯化鈉溶液 供給水分和電解質,維持體液容量和滲透壓平衡。
3.5%碳酸氫鈉、11.2%乳酸鈉溶液 糾正酸中毒,調節酸堿平衡。
4.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 利尿脫水。
(二)膠體溶液
膠體溶液分子量小,在血管內停留時間長,能有效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環,提高血壓。常用的膠體溶液有:
1.右旋糖酐 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擴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2.低分子羥乙基淀粉 增加膠體滲透壓及循環血量,急性大出血時可與全血共用。
3.濃縮白蛋白注射液 維持機體膠體滲透壓,補充蛋白質,減輕組織水腫。
4.水解蛋白注射液 補充蛋白質,糾正低蛋白血癥,促進組織修復。
(三)靜脈高營養液
供給熱量,維持正氮平衡,供給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氨基酸、脂肪乳劑注射液等。
習題:
男性,34歲,因嘔血、黑便來院就診,神志清楚,面色蒼白,BPll.2/6.6kPa(84mmHg/50mmHg),考慮病人血容量不足,需要補充液體,應輸入的溶液是
A.5%碳酸氫鈉
B.氨基酸
C.20%甘露醇
D.中分子右旋糖酐
E.濃縮白蛋白
『正確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