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護理
一、概 念
1980年美國護士協會(ANA)將護理定義為:“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此定義表明護理以處于各種健康水平的人為研究對象。護理人員必須收集護理對象的資料并評估其健康狀況;應用有關自然、社會和行為科學知識與護理理論去認識護理對象的各種反應;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去解決已存在的及潛在的健康問題,并評價其成效。
二、內 涵
1.護理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護理是在科學指導下進行的活動,其科學指導來源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護理工作必須嚴格遵循這些學科理論知識的指導,遵循科學規律。同時,護理工作又是充滿創造性的藝術。由于護理服務對象的千差萬別,其健康問題、需要等各不相同,因此要求護士必須尊重病人的獨特性,靈活地應用科學知識,因人而異地分析和解決病人問題,滿足其需要。正如護理鼻祖南丁格爾指出:“護理使千差萬別的病人都能達到治療和康復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這本身就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
2.護理是助人的活動 護士和病人的關系首先是一種幫助與被幫助的關系,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以自己特有的專業知識、技能與技巧提供幫助與服務,滿足其特定的需求,與服務對象建立起良好的幫助性關系。達到恢復、維持和增進人們健康的目的。
3.照顧是護理的核心 照顧是護理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題。
4.護理是一個過程,其方法是護理程序 護理活動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由一系列有序的步驟組成。包括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護理程序使護士有針對性地收集病人資料,分析病人問題,提出個性化解決方案,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治療和護理的風險,故它是一種科學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護理程序有明確目的,就是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
5.護理是一門專業 20世紀50年代以后,國外護理界在完善護理教育體制、開發護理理論模式、提高護理科研水平、完善專業團體功能等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護理逐漸由一門職業發展成為一門專業。
三、整體護理
整體護理的基本含義是護理人員視服務對象為一個功能整體,在進行護理服務時,應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幫助和照顧。整體護理是一種護理觀,其宗旨是以護理對象為中心,根據護理對象的需求和自身特點,運用護理程序的理論和方法,提供系統、全面、有針對性的護理照顧,從而解決護理對象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達到恢復健康、增進健康的最終目的。
廣義的整體護理還包含以下含義:
1.護理要貫穿于人生命的全過程。
2.護理要體現在健康與疾病的動態平衡過程中 護理是一種助人的專業,是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因此,在健康促進、健康維護、疾病預防以及疾病康復方面都應提供服務。護理人員在重視疾病護理的同時,更應重視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等。
3.護理要為整個人群提供服務 服務對象不僅包括個人,而還包括家庭、集體和社區,因此護理人員除對個體進行健康幫助和照顧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整個人群的健康水平,實現全民健康。
整體護理的實施,為護理領域帶來了一場重大的變革,具體表現在:
1.充實和改變了護理研究的方向和內容 整體護理在注重疾病護理的同時,更注重對疾病的載體——人的研究,因此護理中充實了許多有關人的心理、社會、行為、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內容。
2.拓寬了護理的服務范圍,改變了護士的傳統形象 實施整體護理,護士不僅照顧病人生理方面的問題,還要照顧與生理問題有關的心理、社會問題,因此其服務范圍由單純的疾病護理拓寬到了以“人”為中心的對身、心、社會等方面的全方位護理。在此過程中,護士不僅是健康服務的照料者,而且還需要成為健康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等。
3.有助于建立新型的醫護關系和護患關系。
4.提出了新型護理管理觀 整體護理的開展,要求護理管理者也同樣應具有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一切管理手段與管理行為均應以增進和恢復病人健康為目的。
5.改變了護理教育的課程設置。
習題
以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基礎,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南,對人實施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各個方面的護理,從而使人達到最佳健康狀況的護理是
A.個案護理
B.功能制護理
C.小組護理
D.責任制護理
E.整體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