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護理學相關理論
重要知識點:
1.系統的基本屬性及系統論在護理中的應用
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說、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學說、皮亞杰的認知發展學說
3.人的基本需要層次論的內容、一般規律及在護理中的應用
4.壓力與壓力源、壓力理論及在護理中的應用
5.角色的概念、護士角色、病人角色,角色理論在護理中的應用
第一節 系統論
系統作為一種科學術語、一種理論,源于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Bertalanffy)。1937年,他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統論”的概念。1968年,他發表了《一般系統論——基礎、發展與應用》,為系統科學提供了綱領性的理論指導。
一、概念
(一)系統的概念與分類
1.概念 系統指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這個定義涵蓋了雙重意義:一是指系統是由一些要素(次系統)所組成,這些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二是指系統中的每一個要素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和功能,但這些要素集合起來構成一個整體系統后,它又具有各孤立要素所不具備的整體功能。
2.分類
(1)按人類對系統是否施加影響分類:系統可分為自然系統和人為系統。自然系統是自然形成、客觀存在的系統,如人體系統、生態系統。人為系統是為某特定目標而建立的系統,如護理質量管理系統。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系統為自然系統和人為系統的綜合,稱復合系統,如醫療系統。
(2)按系統與環境的關系分類:系統可分為開放系統和閉合系統。開放系統是指與周圍環境不斷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系統。如人體系統、醫療系統、教育系統等。
開放系統和環境的交往是通過輸入、輸出和反饋來完成的(圖1-3-1)。物質、能量和信息由環境流入系統的過程稱輸入,而由系統進入環境的過程稱輸出。系統的輸出反過來又進入系統并影響系統的功能稱系統的反饋。開放系統正是通過輸入、輸出及反饋與環境保持協調和平衡并維持自身的穩定。閉合系統是指不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系統。絕對的閉合系統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對的、暫時的閉合系統。
(3)按組成系統的內容和要素的性質分類:系統可分為實體系統和概念系統。實體系統是指以物質實體構成的系統如機械系統。概念系統則是由非物質實體構成的系統如理論系統。但大多數情況下,實體系統和概念系統是相互聯系,以整合的形式出現的。
(4)按系統的運動狀態分類:系統分為動態系統和靜態系統。動態系統即系統的狀態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如生態系統,靜態系統則不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它是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系統。但絕對的靜態系統是不存在的。
(二)系統論的概念
系統論是研究自然、社會、人類思維領域及其他各種系統、系統原理、系統聯系和發展規律的學科。它主要解釋了事物整體及其組成部分間的關系,以及這些組成部分在整體中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根據系統論的觀點,護理的服務對象——人,是一個系統,由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部分組成,同時人又是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一部分。人的內部各系統之間,以及人與外部環境中各種系統間都相互作用和影響。人的健康是內環境的穩定及內環境與外環境間的適應和平衡。系統論為護理學提供了人、環境和健康為整體的理論基礎。
(三)一般系統論的概念
一般系統論是關于次系統與超系統的學說,指出一個系統是由許多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整體,每個要素都具有其獨特的功能,系統本身具有整體功能,且幾個系統可聯合成更大系統,系統是按復雜程度的層次排列組織的。較簡單、低層次的系統稱為次系統,較復雜、高層次的系統稱為超系統。一個系統是次系統還是超系統是相對而言的,例如:人體由各組織器官組成,每個組織器官是人體的次系統,人體是各個組織器官的超系統;家庭由個體組成,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家庭的次系統,家庭是個體的超系統;家庭是社區的次系統,社區是家庭的超系統,同時又是社會的次系統(圖1-3-2)。
二、系統的基本屬性
(一)整體性
系統的整體性主要表現為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系統各要素功能的總和。系統的整體功能建立在系統要素功能基礎之上,要增強系統的整體功效,就要提高每個要素的素質,充分發揮每個要素的作用;同時對系統中各要素的結合以及要素、整體、環境問的相互作用,保持合理和優化。
(二)相關性
系統的相關性是指系統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發生了功能或作用的變化,都要引起其他各要素乃至于整體系統功能或作用的相應變化。各要素與整體系統間也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各要素的變化都將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
(三)動態性
動態性是指系統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系統的運動、發展與變化過程是動態性的具體反映。如系統為了生存與發展,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內部結構,并不斷與環境進行互動。
(四)目的性
任何系統都有自身特定的目的。系統的最終目的在于維持系統內部的平衡和穩定,求得生存與發展。
(五)層次性
任何系統都是有層次的。對于某一系統而言,它既是由一些次系統(要素)組成,同時,它自身又是更大系統的超系統(要素)。系統的層次間存在著支配與服從的關系。高層次支配著低層次,起著主導作用。低層次從屬于高層次,它往往是系統的基礎結構。
三、系統論在護理中的應用
1.促進整體護理思想的形成。
2.組成護理程序的理論框架 護理程序是臨床護理中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包含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五個步驟。護理程序是一個開放系統(圖1-3-3)。輸入的信息是護士經過評估后的病人基本健康狀況,經診斷、計劃和實施后,輸出的信息主要為護理后病人的健康狀況。經評價后進行信息反饋,若病人尚未達到預定健康目標,則需要重新收集資料,修改計劃及實施,直到病人達到預定健康目標。因此,一般系統論組成護理程序的理論框架。
3.作為護理理論或模式發展的框架 如羅伊的適應模式、紐曼的系統模式等。這些理論或模式又為護理實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也為護理科研提供了假設的依據。
4.為護理管理者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