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一節 泌尿系統的解剖生理
一、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
(一)腎
腎為實質性器官。每個腎由約100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由腎小體及與之相連的腎小管組成,是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
1.腎小體
腎小體:由腎小球及腎小囊構成球狀結構,腎小球與輸入及輸出小動脈相連,腎小囊由內外2層組成。內層為腎小囊的臟層包在腎小球毛細血管及球內血管系膜區的周圍。外層為壁層與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連接。內外2層之間為一囊腔,與近端腎小管的管腔相連通,原尿經腎小球濾出后經該囊腔進入腎小管。腎單位中濾過膜(濾過屏障)是最為重要的結構,腎小球具有濾過功能,正常成人安靜時雙腎血流量約為
2.腎小管
腎小管分為近端小管、細段和遠端小管3部分。腎小管的主要功能,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絕大部分物質被選擇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濾液中絕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鉀、鈣、鈉、水、無機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腎小管上皮細胞將本身產生的或血液內的物質分泌或排泄到尿中,作用:調節人體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排出代謝產物和進人人體內的某些物質,如藥物等。
③濃縮和稀釋功能:調節體內的水平衡。
3.腎小球旁器
腎小球旁器位于皮質腎單位,由球旁細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細胞三者組成。腎素使肝臟產生的血管緊張素原轉變為血管緊張素Ⅰ,血管緊張素Ⅰ再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緊張素Ⅱ及血管緊張素Ⅲ,它們均可通過收縮血管和增加細胞外液量兩種作用而使血壓升高。
通過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4.腎的皮質和髓質
腎皮質:產生——1羥化酶。25羥維生素D3——轉化——活性的1,25二羥維生素D3。調節鈣、磷代謝。腎臟髓質:分泌——前列腺素(PGE2、PGA2及少許PG
腎皮質內所含緩激肽釋放酶。緩激肽釋放酶作用:1)促使激肽原---生成---激肽(在腎臟主要為緩激肽)對抗血管緊張素的作用,使小動脈擴張,增加腎血流量,促進水和鈉的排泄,使血壓降低。2)促使前列腺素的釋放。腎素、前列腺素、激肽釋放酶3類激素共同調節腎的血液循環和腎小球濾過,并與其他激素共同維持血壓和水鹽代謝平衡。當機體組織缺氧時,腎臟產生紅細胞生成激素(EPO)增多,刺激骨髓紅系增殖、分化,使紅細胞數目增多和血紅蛋白合成增多。
(二)輸尿管、膀胱和尿道
1.輸尿管
輸尿管是1對細長的肌性管道,起于腎盂,止于并開口于膀胱,全長25~
2.膀胱
膀胱是貯存尿液的肌性囊狀器官,成人一般容量為300~500ml。
3.尿道
尿道是膀胱通到體外的排尿管道。男性尿道特點:成人平均長
4.排尿
尿由膀胱排出體外的動作稱排尿。排尿是一種反射動作、副交感神經興奮---促進排尿交感神經興奮---阻止排尿。
二、女性生殖系統炎癥特點
女性生殖系統炎癥是指子宮、卵巢、輸卵管、盆腔腹膜、盆腔結締組織以及外陰、陰道、宮頸的炎癥。
(一)女性生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保護作用)
1.兩側大陰唇自然合攏,遮掩尿道口、陰道口。
2.陰道口閉合,陰道前、后壁緊貼可以防止外界的污染。
3.陰道具有自凈作用
陰道上皮增生變厚,增加了對病原體的抵抗力。陰道上皮內含有豐富的糖原,維持正常的陰道酸性環境(pH4~5),使適應弱堿環境中繁殖的病原體受到抑制。
4.宮頸黏膜為柱狀上皮細胞,黏膜層中的腺體分泌的堿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將宮頸管與外界隔開。
5.宮頸陰道部為鱗狀上皮細胞,具有較強抗感染能力。
6.輸卵管的蠕動以及輸卵管黏膜上皮細胞的纖毛向子宮腔方向擺動,對阻止病原體的侵入有一定的作用。
7.育齡期婦女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可及時消除子宮腔內的感染。
(二)引起生殖系統炎癥的病原體
1.需氧菌 大腸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淋病奈瑟菌(簡稱淋菌)、陰道嗜酸桿菌等。
2.厭氧菌 脆弱類桿菌、消化鏈球菌、消化球菌、放線菌屬等。
3.原蟲 如陰道毛滴蟲。
4.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
5.病毒 如人乳頭瘤病毒。
6.螺旋體 如梅毒螺旋體。
7.衣原體 如沙眼衣原體。
8.支原體 為條件致病菌,是陰道正常菌群的一種。
(三)傳播途徑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2.經血液循環播散。
3.經淋巴系統蔓延。
4.直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