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前置胎盤病人的護理
本節重點與考點:
◇病因、病理
◇臨床表現及分類
◇輔助檢查
◇治療要點
◇護理措施
前置胎盤--妊娠28周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其位置低于胎兒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嚴重并發癥,也是妊娠晚期陰道流血最常見的原因。
一、病因
可能與子宮內膜病變或損傷、胎盤異常、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等因素有關。
二、臨床表現及分類
妊娠晚期或臨產時,發生無誘因、無痛性反復陰道流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癥狀,偶有發生于妊娠20周左右者。病人可出現貧血,貧血程度與出血量成正比,出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還可導致胎兒缺氧、宮內窘迫,甚至死亡。
陰道流血時間的早晚、反復發作的次數、流血量的多少與前置胎盤的類型有關。
前置胎盤的分類及特點
類型 |
胎盤組織位置 |
初次出血時間 |
出血量 |
完全性 |
完全覆蓋宮頸內口 |
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 |
較多,次數頻繁 |
部分性 |
部分覆蓋宮頸內口 |
介于兩者之間 |
較少 |
邊緣性 |
附著于子宮下段,達到但未覆蓋宮頸內口 |
妊娠晚期或臨產后 |
介于兩者之間 |
1.完全性前置胎盤 子宮頸內口全部為胎盤組織所覆蓋,又稱中央型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早,約在妊娠28周,反復出血次數頻繁,量較多。
2.部分性前置胎盤 子宮頸內口部分為胎盤組織覆蓋。出血情況介于完全性前置胎盤和邊緣性前置胎盤之間。
3.邊緣性前置胎盤 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邊緣不超越子宮頸內口。初次出血發生較晚,多于妊娠37~40周或臨產后,量較少。
前置胎盤合并癥:胎位異常、胎先露下降受阻;分娩時易出現產后大出血;產后易發生產褥感染。
三、輔助檢查
1.產科檢查 子宮大小與停經月份一致,胎方位清楚,先露高浮,胎心可正常或異常。
2.超聲波檢查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首選方法。
3.陰道檢查 一般不主張應用。
4.產后檢查 胎盤及胎膜。
四、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是:制止出血、糾正貧血和預防感染。
1.期待療法 適用于妊娠不足36周或估計胎兒體重小于
2.終止妊娠 適用于入院時出血性休克者,或期待療法中發生大出血或出血量雖少,但妊娠已近足月或已臨產者。剖宮產術是主要手段。陰道分娩適用于邊緣性前置胎盤,胎先露為頭位、臨產后產程進展順利并估計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分娩者。
五、護理問題
1.組織灌注量不足 與陰道出血有關
2.恐懼 與出血所致休克,危及母兒生命有關
3.有感染的危險 與前置胎盤剝離面靠近子宮頸口,細菌易經陰道上行感染有關
4.潛在并發癥:出血性休克、胎兒窘迫
六、護理措施
1.配合手術:需立即終止妊娠者,孕婦左枕側臥位,開放靜脈,配血,做好輸血準備。在搶救休克的同時,做好術前準備,監測母兒生命體征。
2.接受期待療法孕婦的護理:
◇①孕婦需絕對臥床休息,以左側臥位為佳,定時、間斷吸氧。進行腹部檢查時動作要輕柔,禁作陰道檢查及肛查。
◇②糾正貧血。除用藥或輸血等措施外,還應加強營養指導。
◇③監測病情變化。嚴密觀察并記錄孕婦生命體征,陰道流血的量、色,監測胎兒宮內狀態。
◇④預防產后出血和感染。
七、健康教育
1.保持清潔,防止感染。
2.加強孕期保健,妊娠期出血無論量多少均應及時就醫。
3.對期待療法有效的孕婦出院后,囑其多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學會自我監測,若再出血,隨時就診。
例題1.完全性前置胎盤終止妊娠時,主要的處理手段是
A.剖宮產術
B.陰道分娩
C.陰道分娩,產鉗助產
D.陰道分娩,胎頭吸引器助產
E.陰道分娩試產,失敗后剖宮產術
『正確答案』A
例題2.
A.部分性前置胎盤
B.中央性前置胎盤
C.邊緣性前置胎盤
D.正常胎盤位置
E.目前不做前置胎盤診斷
『正確答案』A
例題3.邊緣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多發生在妊娠
A.20~24周
B.25~28周
C.29~32周
D.33~36周
E.37~40周
『正確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