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胎盤早期剝離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為胎盤早期剝離,簡稱胎盤早剝。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其發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血管病變:
(2)機械性因素
(3)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
(4)其他 一些高危因素包括吸煙、營養不良、吸毒等。胎盤附著部位存在子宮肌瘤等異常時也可發生胎盤早剝。另外,有胎盤早剝史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加。
2.病理
主要病理變化是底蛻膜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自附著處剝離。內出血嚴重時,血液向子宮肌層浸潤,引起肌纖維分離、斷裂、變性,子宮表面出現紫藍色瘀斑,稱為子宮胎盤卒中。
胎盤早剝時羊水可經剝離面進入開放的血管,引起羊水栓塞癥狀。嚴重的胎盤早剝可能發生凝血功能障礙、產后出血和急性腎衰竭等。
(二)臨床表現
胎盤早剝的臨床特點是妊娠晚期突然發生的腹部持續性疼痛,伴有或不伴有陰道出血。根據胎盤剝離面的大小和出血量多少可分為:
1.輕型
外出血為主,剝離面通常不超過胎盤的1/3,多見于分娩期。主要癥狀是陰道大量出血,色暗紅,伴輕微腹痛或無腹痛,貧血程度與出血量成正比。腹部檢查:子宮軟,宮縮有間歇,子宮大小符合妊娠月份,胎位清,胎心率多正常,腹部壓痛不明顯或僅有局部輕壓痛。
2.重型
以內出血和混合性出血為主,剝離面超過胎盤面積的1/3,同時有較大的胎盤后血腫,多見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主要癥狀為突然發生的持續性腹部疼痛和 (或)腰酸、腰背痛,程度與胎盤后積血多少呈正相關。嚴重時可出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脈弱及血壓下降等休克征象。可無陰道流血或少量陰道流血及血性羊水,貧血程度與外出血量不符。
腹部檢查:子宮硬如板狀,有壓痛,子宮比妊娠周數大,宮底隨胎盤后血腫增大而增高。若剝離面超過胎盤面積的1/2,胎兒多因缺氧死亡。
(三)胎盤早剝的輔助檢查
1.產科檢查
2.B超
3.實驗室檢查 主要了解病人貧血程度及凝血功能。
(四)治療原則
糾正休克、及時終止妊娠是處理胎盤早剝的原則。病人入院時,情況危重、處于休克狀態,應積極補充血容量,及時輸入新鮮血液,盡快改善病人狀況。胎盤早剝一旦確診,必須及時根據病情采取剖宮產或經陰道分娩終止妊娠。
(五)胎盤早剝護理措施
1.糾正休克 護士應迅速開放靜脈,積極補充血容量。同時密切監測胎兒狀態。
2.嚴密觀察有無凝血功能障礙或急性腎衰竭等表現。
3.為終止妊娠做準備。
4.預防產后出血 分娩后及時給予宮縮劑,并配合按摩子宮,必要時按醫囑作切除子宮的術前準備,同時預防晚期產后出血。
5.在產褥期應注意加強營養,糾正貧血
更換消毒會陰墊,保持會陰清潔,防止感染。并做好母乳喂養指導。死產者及時給予退乳措施,可在分娩后24小時內盡早服用大劑量雌激素;水煎生麥芽當茶飲;針刺足臨泣、懸鐘等穴位等
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須知:
1、中國衛生人才網 2011年護師考試報名入口
2、2011年護師考試報名時間
3、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條件
4、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時間5月21、22日
5、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考政策
6、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科目
7、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現場報名時間
8、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主要內容、考試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