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兒發育及生理特點
(一)胎兒發育
在妊娠8周(即受精后6周)前稱胚胎;從妊娠第9周起稱胎兒,胎兒發育的特征大致為:
妊娠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頭的大小約占整個胎體一半。可分辨出眼、耳、鼻、口,四肢已具雛形。超聲顯像可見早期心臟形成并有搏動。
妊娠12周末:外生殖器已發育,部分可分辨性別。
妊娠16周末:從外生殖器可確定胎兒性別。頭皮已長出毛發。除胎兒血紅蛋白外,開始形成成人血紅蛋白。部分孕婦自覺有胎動,X線檢查可見到脊柱陰影。
妊娠20周末:臨床可聽到胎心音,全身覆有胎脂并有毳毛,出生后已有心跳、呼吸、排尿及吞咽運動。自20周至滿28周前娩出的胎兒,稱為有生機兒。妊娠24周末:各臟器均已發育,皮下脂肪開始沉積,但皮膚仍呈皺縮狀,出現眉毛及眼毛。
妊娠28周末:皮下脂肪沉積不多,皮膚粉紅色。可以有呼吸運動,但肺泡Ⅱ型細胞產生的表面活性物質含量較少。此期出生者易患特發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若能加強護理,可以存活。
妊娠32周末面部毳毛已脫,此期出生者如加強護理,可以存活。
妊娠36周末:胎兒身長約45cm,體重約2500g,皮下脂肪發育良好,毳毛明顯減少,指(趾)甲已達指(趾)尖。出生后能啼哭及吸吮,生活力良好。此期出生基本可以存活。
妊娠40周末:胎兒已成熟,身長約50cm,體重約3000g或以上。體形外觀豐滿,皮膚粉紅色,男性胎兒睪丸已降至陰囊內,女性胎兒大小陰唇發育良好。出生后哭聲響亮,吸吮能力強,能很好存活。
(二)胎兒的生理特點
1,循環系統
胎兒循環、營養供給和代謝產物排出均需由臍血管經過胎盤、母體來完成(1)解剖學特點:①臍靜脈1條:、帶有來自胎盤氧含量較高、營養較豐富的血液進入胎體。②臍動脈2條:帶有來自胎兒氧含量較低的混合血,注入胎盤與母血進行物質交換;③動脈導管:位于肺動脈及主動脈弓之間,生后肺循環建立后,肺動脈血液不再流入動脈導管,動脈導管閉鎖成動脈韌帶;④卵圓孔:位于左右心房之間,多在出生后6—8周完全閉鎖。
(2)血液循環特點:①來自胎盤的血液沿胎兒腹前壁進入體內分為3支;一支直接入肝,一支與門靜脈匯合肝,此兩支的血液最后由肝靜脈入下腔靜脈;另一支為靜脈導管,直接下腔靜脈。②卵圓孔位于左右心房之間由于卵圓孔開口處正對著下腔靜脈入口,從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的血液,絕大部分經卵圓孔進入左心房。而從上腔靜脈進入右心房的血液,很少或不通過卵圓孔而是直接流向右心室進入肺動脈。③由于肺循環阻力較高,肺動脈血液大部分經動脈導管流入主動脈,只有約l/3的血液通過肺靜脈入左心房。左心房含氧量較高的血液迅速進入左心室,繼而入升主動脈,先直接供應心、腦及上肢,小部分左心室的血液進入降主動脈至全身,后經腹下動脈,再經臍動脈進入胎盤,與母血進行交換。
胎兒出生后開始自主呼吸,肺循環建立,胎盤循環停止,循環系統血流動力學發生顯著變化。左心房壓力增高,右心房壓力下降,卵圓孔在胎兒出生后數分鐘開始閉合,大多數在生后6—8周完全閉鎖
肺循環建立,肺動脈血流不再流入動脈導管,動脈導管閉鎖為動脈韌帶。臍靜脈閉鎖為靜脈韌帶,臍動脈閉鎖,與之相連的閉鎖之腹下動脈形成腹下韌帶。
2.血液
(1)紅細胞:妊娠足月時至少90%的紅細胞由骨髓產生。紅細胞總數無論是早產兒或足月兒均較高。胎兒期紅細胞體積較大,紅細胞的生命周期短,僅為成人的2/3,故需不斷生成紅細胞。
(2)血紅蛋白:胎兒血紅蛋白從其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可分為三種,即原始血紅蛋白、胎兒血紅蛋白和成人血紅蛋白。
(3)白細胞:妊娠8周以后,胎兒血循環出現粒細胞,形成防止細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線。粒細胞出現不久,胸腺、脾發育產生淋巴細胞,成為體內抗體的主要來源,構成了對抗外來抗原的第二道防線。
報名信息:護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 www.21wecan.com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護士資格證與執業證的問題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政策
初級護師考試報名網站
2011年護士資格證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