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妊娠期婦女的護理
妊娠是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成長的過程。卵子受精是妊娠的開始,胎兒及其附屬物自母體排出是妊娠的終止。一般為280天左右即40孕周。
第一節 妊娠生理
一、受精與著床
(一)受精
已獲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相結合的過程稱為受精。
1.精子獲能
精子進入陰道后,精子離開精液經宮頸管進入宮腔,與子宮內膜白細胞產生的α、β淀粉酶作用,解除了精子頂體酶上的“去獲能因子”,此時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稱精子獲能。
2.受精過程
當精子與卵子相遇后,精子頂體外膜破裂,釋放出頂體酶,在酶的作用下,精子溶解卵子外圍的放射冠和透明帶,精子頭部與卵子表面接觸,開始受精。逐漸精原核與卵原核融合,新的生命誕生。
3.受精卵的輸送與發育
受精卵進行有絲分裂的同時,借助輸卵管內纖毛推動和輸卵管平滑肌蠕動的影響,逐漸向子宮腔方向移動,約受精后3天,分裂為由16個細胞組成的實心細胞團,稱桑椹胚,又稱早期囊胚。約在受精后4天,進入宮腔,在子宮腔內繼續發育成晚期囊胚。約在受精后6—7天,晚期囊胚的透明帶消失,開始著床。
(二)著床
晚期囊胚侵入到子宮內膜的過程,稱受精卵著床。
二、胎兒附屬物的形成與功能
胎兒附屬物是指胎兒以外的組織,包括胎盤、胎膜、臍帶和羊水。
(一)胎盤的形成、結構與功能
1.胎盤的形成 胎盤由羊膜、葉狀絨毛膜和底蛻膜組成。是母體與胎兒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
(1)羊膜: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有活躍的物質轉運功能。
(2)葉狀絨毛膜: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是胎盤的主要部分。約在受精后3周,當絨毛內血管形成時,建立起胎兒胎盤循環。
(3)底蛻膜:構成胎盤的母體部分。
2,胎盤的結構
妊娠足月胎盤呈圓形或橢圓形盤狀,重450—650g,約為足月新生兒體重的1/6,直徑16—20cm,厚約2.5cm,中間厚,邊緣薄。
3.胎盤的功能
包括氣體交換、營養物質供應、排除胎兒代謝產物、防御功能和;合成功能等。
(1)氣體交換:氧氣是維持胎兒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質。
(2)營養物質供應:替代胎兒的消化系統的功能。
(3)排出胎兒代謝產物:替代胎兒的泌尿系統功能。
(4)防御功能:母血中的免疫物質如IgG可以通過胎盤,使胎兒得到抗體,對胎兒起保護作用。但各種病毒、細菌、弓形蟲、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等可在胎盤形成病灶,破壞絨毛結構,從而感染胎兒。
(5)合成功能:胎盤能合成數種激素和酶。
胎盤合成的激素和酶:
1)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受精后10天左右即可用放射免疫法自母體血清中測出,成為診斷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其作用是維持妊娠、營養黃體,使子宮內膜變為蛻膜,維持受精卵生長發育。
2)胎盤生乳素(HPL):由合體滋養細胞分泌。HPL的主要功能為:
①與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協同作用,促進乳腺腺泡發育,刺激其合成功能,為產后泌乳作準備。
②促胰島素生成作用,使母血中胰島素濃度增高,促進蛋白質合成。③通過脂解作用,提高游離脂肪酸、甘油的濃度,抑制母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使多余葡萄糖運轉給胎兒,成為胎兒的主要能源,也是蛋白質合成的能源。
3)雌激素和孕激素:為甾體激素。妊娠早期由卵巢妊娠黃體產生,自妊娠第8—10周起,由胎盤合成。
4)酶:胎盤能合成多種酶,包括縮宮素酶和耐熱性堿性磷酸酶。
(二)胎膜
胎膜是由絨毛膜和羊膜組成。
(三)臍帶
臍帶是連接胎兒與胎盤的帶狀器官。妊娠足月胎兒的臍帶長約30一70cm,內有一條管腔較大、管壁較薄的臍靜脈和兩條管腔較小、管壁較厚的臍動脈。
胎兒通過臍帶血液循環與母體進行營養和代謝物質的交換。
(四)羊水
羊水為充滿于羊膜囊內的液體。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為1000ml。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由母體血清經胎膜進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以后,胎兒尿液是羊水的重要來源。
羊水的功能如下:①保護胎兒在羊水中自由活動,不致受到擠壓,防止胎體畸形及胎肢粘連;保持羊膜腔內恒溫;適量羊水避免子宮肌壁或胎兒對臍帶直接壓迫所致的胎兒窘迫;有利于胎兒體液平衡,若胎兒體內水分過多可采取胎尿方式排至羊水中;臨產宮縮時,尤在第一產程初期,羊水直接受宮縮壓力作用,能使壓力均勻分布,避免胎兒局部受壓。②保護母體:妊娠期,羊水可減少因胎動給母親帶來的不適感;臨產時,羊水直接受宮縮壓力作用,能使壓力均勻分布,避免胎兒局部受壓;臨產后,前羊水囊擴張子宮頸口及陰道;破膜后羊水沖洗陰道可減少感染發生的機會。
報名信息:護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 www.21wecan.com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護士資格證與執業證的問題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政策
初級護師考試報名網站
2011年護士資格證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