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動態 |
全國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貴州 | 黑龍江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 河南 | 山東 | 湖南 | 湖北 | 廣東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內蒙古 | 廣西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中藥師方劑學講義:寒下
日期:2014-02-26 21:40:09
點擊:149
好評:6
寒下 大承氣湯 【方源】 《傷寒論》 【組成】 大黃酒洗,四兩(12g) 厚樸半斤(24g) 枳實五枚(12g) 芒硝三合(9g) 【用法】 水煎,先煎厚樸、枳實,后下大黃,芒硝溶服。 【功用】 峻下熱結。 【主治】 1.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
中藥師方劑學講義:溫下
日期:2014-02-26 21:39:42
點擊:139
好評:0
溫下 溫脾湯 【方源】 《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 大黃五兩(15g) 當歸 干姜各三兩(各9g) 附子 人參 芒硝 甘草各二兩(各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攻下冷積,溫補脾陽。 【主治】 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
中藥師方劑學講義:潤下
日期:2014-02-26 21:39:16
點擊:126
好評:0
潤下 麻子仁丸(脾約丸) 【方源】 《傷寒論》 【組成】 麻子仁二升(500g) 芍藥半斤(250g) 枳實炙半斤(250g) 大黃一斤(500g) 厚樸一尺(250g) 杏仁一升(250g) 【用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每次9g,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 【功用】 潤腸泄熱,行氣通便。 【...
中藥師方劑學講義:扶正解表劑
日期:2014-02-26 21:38:48
點擊:71
好評:0
扶正解表劑 敗毒散 【方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柴胡前胡 川芎 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 人參 甘草各三十兩(各900g) 【用法】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6g),加生姜、薄荷各少許,水煎去滓熱服。亦可作湯劑,入生姜、薄荷各少許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
中藥師方劑學講義:辛涼解表劑
日期:2014-02-26 21:38:12
點擊:84
好評:0
辛涼解表劑 銀翹散 【方源】 《溫病條辨》 【組成】 連翹一兩(30g) 銀花一兩(30g) 苦桔梗六錢(18g) 薄荷六錢(18g)牛蒡子六錢(18g) 竹葉四錢(12g) 芥穗四錢(12g) 淡豆豉五錢(15g) 生甘草五錢(15g) 【用法】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18g),鮮葦根湯煎,勿過煎,去...
中藥師方劑學講義:方劑的組成與變化
日期:2014-02-26 21:37:26
點擊:162
好評:0
方劑的組成與變化 1.方劑配伍的目的 藥物的功用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只有通過合理的組織,調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強或改變原有功能,消除或緩解其對人體的不良因素,發揮其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綜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藥組合成一個新的有機整體,才能符...
中藥師方劑學講義:常用劑型
日期:2014-02-26 21:36:30
點擊:115
好評:1
常用劑型 1.湯劑 湯劑的特點是吸收較快,能迅速發揮藥效,特別是便于根據病情的變化而隨證加減,適用于病證較重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有利于滿足辨證論治的需要,是臨床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劑型。湯劑的不足之處是服用量大,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揮發...
中藥學方劑集錦 當歸養生茶組方
日期:2013-05-28 12:56:23
點擊:175
好評:1
歸芪棗茶 原料:當歸5g、黃芪5g、大棗3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血補氣。 用途:氣血虛弱,神倦、疲乏、咽干;月經不調、經量少;產后氣血虧損;病久不愈氣血枯竭;免疫功能低下;再障貧血;氣虛低熱。 來源...
中藥學方劑集錦 安腎圓
日期:2013-05-28 12:55:55
點擊:193
好評:2
名稱:安腎圓 拼音:ān Shn Yun 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炮、去皮、臍),各十六兩;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白術、破故紙,各四十八兩。 制法:上為末...
中藥學方劑集錦 五味渣馴丸
日期:2013-05-28 12:55:32
點擊:131
好評:6
【處方】 渣馴膏15g、 紅花15g 、木香馬兜鈴15g、 訶子17g 、甘青青蘭25g 【性狀】 本品為紅棕色水丸;氣微香,味苦。 【功能與主治】 清肝熱。用于肝炎、肝腫大等。 【用法與用量】 一次4~6丸,一日2~3次。 【規格】 每丸重0.5g. 【貯藏】 密閉,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