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醫(yī)林纂要》卷十。
【組成】 山豆根2分;射干2分;豬牙皂角2分;杏仁(去皮尖)10粒。
【用法】 煎濃汁含漱,稍稍咽之。
【主治】 喉痹。
【方解】 山豆根降瀉心火,主治喉痛;射干去君相二火,散血消腫,除痰結核;豬牙皂辛咸,行肝木之郁,散心火之結,蕩除穢濁,破腫消堅,涌吐痰涎,通關利竅;杏仁降逆氣,破堅,潤心肺。
各地 動態(tài) |
全國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貴州 | 黑龍江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河南 | 山東 | 湖南 | 湖北 | 廣東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內蒙古 | 廣西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來源】 《醫(yī)林纂要》卷十。
【組成】 山豆根2分;射干2分;豬牙皂角2分;杏仁(去皮尖)10粒。
【用法】 煎濃汁含漱,稍稍咽之。
【主治】 喉痹。
【方解】 山豆根降瀉心火,主治喉痛;射干去君相二火,散血消腫,除痰結核;豬牙皂辛咸,行肝木之郁,散心火之結,蕩除穢濁,破腫消堅,涌吐痰涎,通關利竅;杏仁降逆氣,破堅,潤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