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抗菌藥物概論
1.化學治療 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及腫瘤細胞所致疾病的藥物治療統稱化學治療。
2.抗菌藥物 對細菌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
3.抗生素 指某些微生物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類物質。
4.抗菌譜(窄譜、廣譜) 每種藥物抑制或殺滅病原菌的范圍。
5.抗菌活性 每種藥物抑制或殺滅病原菌的能力。最低抑菌濃度(MIC) 最低殺菌濃度(MBC)
6.抑菌藥 僅有抑制病原菌生長繁殖而無殺滅作用的藥物。
7.殺菌藥 不僅能抑制而且能殺滅病原菌的藥物。
8.化療指數LD50/ED50 安全系數LD5/ED95 安全界限LD1/ED99
9.抗菌后效應(PAE) 當抗菌藥物與細菌接觸一段時間后,藥物濃度逐漸降低,低于最小抑菌濃度或藥物全部排出以后,仍然對細菌的生長繁殖繼續有抑制作用,此種現象稱為抗菌后效應。
抗菌藥作用機制:
1.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
2.抑制細菌細胞膜合成
3.抑制或干擾蛋白質合成
4.抑制核酸代謝
1、耐藥性的種類
固有耐藥性 染色體介導的代代相傳的天然耐藥性。
獲得性耐藥性 多由質粒介導,也可由染色體介導,當微生物接觸抗菌藥物后,通過改變自身的代謝途徑,從而避免被藥物抑制或殺滅。
二、耐藥性產生機制
1.產生滅活酶
2.改變靶部位
3.增加代謝拮抗物
4.改變通透性
5.加強主動外排系統
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的主要適應證:①嚴重創傷、開放性骨折、火器傷、腹內空腔臟器破裂、有嚴重污染和軟組織破壞的創傷等。②大面積燒傷。③結腸手術前腸道準備。④營養不良、全身情況差或接受激素、抗癌藥物等的病人需做手術治療時。⑤進行人造物留置手術。⑥有心臟瓣膜病或已植有人工心臟瓣膜者,因病需做手術時。
聯合用藥
抗菌藥的聯合用藥目的:
1.協同作用
2.延緩耐藥性的產生
3.擴大抗菌范圍
4.減少用量
聯合用藥指征:
1.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
2.混合感染。
3.減緩耐藥的產生。
4.降低毒副作用。
5.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