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醫療環境要求實驗室的工作應具有有效性、準確性、時效性、經濟性和安全性,而實驗室的檢驗項目、檢驗技術、分析儀器、實驗人員等工作環境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這就對實驗室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盡管實驗室的工作環境在不斷變化,實驗室管理的工作模式可以相對穩定,現就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工作方式建議如下:
1.在與醫院領導、臨床科室及醫院有關部門商議后,明確實驗室能夠提供的檢驗服務和水平。
2.配備足夠的設備和人員等資源滿足醫師、患者等實驗室用戶的需求。
3.實驗室管理人員必須接受過專業和管理的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雙重教育和培訓并達到國家規定的相應資格要求。
4.建立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制定實驗室管理文件,定期審核和修訂以保證質量體系的正常運轉和不斷改善。
5.對實驗室的收入和支出應實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6.積極參加臨床實驗室室間質量評價活動,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對實驗過程從分析前、分析中到分析后的全面質量控制。
7.建立實驗室內部和外部的溝通制度,溝通必須是雙向和開放的。
8.實驗室應有發展規劃,要對實驗室有明確的定位、未來希望達到的目標以及在現有的環境下通過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制定短期應達到的分目標應是整個戰略發展規劃的一部分。
9.檢驗結果必須以準確、完整、易于理解的方式迅速送達醫師等用戶手中。
10.實驗室有責任就檢驗報告為臨床醫師提供科學的解釋和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