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答題
1.簡述梅毒螺旋體的致病性與免疫性特點。
人是煤毒的唯一傳染源。梅毒分為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是母體通過胎盤傳給胎兒的,能引起流產、早產或死胎。若出生后能存活,呈現鋸齒牙、間質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聾等癥狀。
后天梅毒是通過性接觸傳染。后天性梅毒分為三期。第1期:感染后約3個月左右局部出現無痛性硬下疳,多見于外生殖器,此期傳染性極強。經2~3個月無癥狀的潛伏期后進入第2期。第2期:全身皮膚黏膜出現梅毒疹、周身淋巴結腫大,有時累及骨、關節、眼及其他器官。此期傳染性強,但破壞性較小。第3期:也稱梅毒晚期。此期不僅出現皮膚黏膜潰瘍性壞死病灶,并侵犯內臟器官,重者經10~15年后,出現心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導致動脈瘤、脊髓癆等。此期傳染性小,但破壞性大。
梅毒螺旋體感染的免疫包括細胞和體液免疫,但以細胞免疫為主。此種免疫力隨病原體的消失而消失,故稱為傳染性免疫。
2.簡述萊姆病螺旋體的致病特點。
引起萊姆病的螺旋體是伯氏螺旋體,其傳播媒介主要是某些硬蜱,主要儲存宿主是野生型鼠類和小型哺乳動物。人受帶菌蜱叮咬后,螺旋體進入皮膚,在局部繁殖,數日~數周后通過血液或淋巴擴散至全身多個器官。萊姆病早期出現游走性紅斑、發熱、頭痛、關節痛等癥狀,隨后逐漸形成關節炎、心臟、神經系統或其他深部組織炎癥。晚期(發病后數月~數年)出現深部組織持續性感染并伴有嚴重的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