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答題:
1.試述結核菌素試驗原理、結果分析及實際應用 .
(1)原理:結核菌素試驗:屬于遲發型超敏反應,用結核菌素試劑作皮膚試驗,感染過結核分枝桿菌或接種過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現陽性反應。
。2)結果分析:陽性反應為注射局部紅腫硬結等于或大于5毫米。表明機體已感染結合分枝桿菌或卡介苗接種成功。對結合分枝桿菌有遲發型超敏反應和一定的特異性免疫力。
強陽性反應為注射局部紅腫硬結等于或大于15毫米。表明可能有活動性結核感染,應進一步查病灶。
陰性反應為注射局部紅腫硬結小于5毫米。表明受試者可能未感染過結合分枝桿菌。但應考慮以下幾種情況:受試者處于原發感染早期,T淋巴細胞尚未致敏;患嚴重結合病或其他傳染病的患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均可暫時出現陰性反應。
(3)實際應用:選擇卡介苗接種對象和測定卡介苗接種后的免疫效果,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應接種或補種卡介苗;在未接種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結合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作為嬰幼兒(尚未接種過卡介苗)結核病的輔助診斷;測定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
對疑似活動性肺結核患者 ,采取什么標本?怎樣檢驗幫助診斷?
2.如果要你去幼兒園調查幼兒結核桿菌感染情況,你應該如何做? 并提出預防措施。
。1)微生物檢查:標本:痰液、尿、腦脊液或胸腹水等;直接涂片染色檢查;濃縮集菌;分離培養;
。2)結核菌素試驗:前屈臂皮下注射結核菌素,24-48小時后觀察結果。注射部位結節直徑大于0.5厘米為陽性。
。3)防治措施:接種卡介苗。
3.簡述抗酸染色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結果?
(1)原理:抗酸桿菌的主要特點是細胞壁含有大量類脂,一般不容易著色,但經加溫或延長染色時間著色后,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脫色。而非抗酸菌則不具此特性,染色后容易被鹽酸酒精脫色。
(2)步驟: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滴加石炭酸復紅液于涂片上,染色10分鐘或蒸染5分鐘后,水洗。脫色:滴加3%鹽酸酒精,脫色時頻頻傾動玻片,直至無明顯顏色脫出為止,水沖洗。復染:滴加堿性美藍液復染1分鐘后,水沖洗,干燥,顯微鏡觀察。
。3)結果:抗酸菌被染成紅色,細胞及其他細菌被染成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