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
腹膜分為相互連續的壁層和臟層腹膜兩部分,表面是一層排列規則的扁平間皮細胞,深面依次為基膜、漿膜下層,含有血管豐富的結締組織、脂肪細胞、巨噬細胞、膠原和彈力纖維。壁層腹膜貼附于腹壁、橫膈臟面和盆壁內面;臟層腹膜覆蓋于內臟表面,成為其漿膜層。臟層腹膜將內臟器官懸垂或固定于膈肌、腹后壁或盆腔壁,形成網膜、腸系膜及幾個韌帶。
腹膜腔是壁層和臟層腹膜之間的潛在腔隙,是人體最大的體腔。正常腹膜腔內有75~100ml黃色澄清液體,起潤滑作用;病變時,腹膜腔可容納數升液體或氣體。腹膜腔分為大、小兩部分,即腹腔和網膜囊,經由網膜孔相通。
腹膜的動脈來自肋間動脈和腹主動脈分支,靜脈匯入門靜脈和下腔靜脈,因此,當門靜脈或下腔靜脈循環受阻時,腹腔內可積聚大量液體。壁層腹膜主要受體神經支配,對各種刺激敏感,痛覺定位準確。因此,腹前壁腹膜在炎癥時,可引起局部疼痛、壓痛及反射性腹肌緊張,是診斷腹膜炎的主要臨床依據。膈肌中心部分的腹膜受刺激后,通過膈神經反射引起肩部放射性疼痛或呃逆。臟層腹膜的神經支配屬于自主神經,來自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末梢,對牽拉、胃腸腔內壓力增高及炎癥、壓迫等刺激較為敏感,性質常為鈍痛,定位較差,多集中于臍周腹中部;嚴重刺激常可引起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和腸麻痹等。
(二)生理
腹膜是雙向半透性膜,水、電解質、尿素及一些小分子物質能透過腹膜;其能向腹腔內滲出少量液體,內含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脫落的上皮細胞。
生理作用包括:
(1)吸收和滲出:腹膜有很強的吸收能力,能吸收腹腔內的積液、血液、空氣和毒素等。特定情況下利用其吸收功能可作為給藥途徑。在急性炎癥時,腹膜能分泌大量的滲出液以稀釋毒素和減少刺激。
(2)潤滑:腹膜表面滲出的少量液體能減少胃腸道蠕動時與其他臟器的摩擦。
(3)防御:腹膜滲出液中的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能吞噬細菌、異物和破碎組織,具有強大的防御能力。
(4)修復:滲出液中的纖維蛋白沉積在病變周圍,使炎癥局限并修復受損組織,因此形成腹腔內廣泛的纖維性粘連如使腸管成角、扭曲或成團塊,引起粘連性腸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