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
本節考點:
1.病因及發病機制
2.臨床表現
3.輔助檢查
4.治療要點
5.護理措施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1.病因和誘因 病因未十分清楚。調查研究顯示,哮喘是多基因遺傳病,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哮喘病人親屬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且親緣關系越近,其親屬患病率越高。有研究表明。哮喘病人存在與氣道高反應性、IgE調節和特異性反應相關的基因,這些基因在哮喘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環境因素中可激發因素有:
(1)過敏原:以吸入為主,如花粉、塵螨、動物的毛屑、二氧化硫、氨氣等各種特異和非特異性的吸入物。
(2)感染:也是哮喘急性發作常見的誘因,如病毒、細菌、原蟲、寄生蟲等感染。
(3)魚、蝦蟹、蛋類、牛奶等食物。
(4)其他:氣候變化、某些藥物、劇烈運動以及精神因素等均可誘發哮喘。
2.發病機制 速發型及遲發型哮喘發生均與氣道的變應性炎癥有關。
在哮喘發病中,多種細胞參與此過程,---有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這些炎癥細胞釋放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如組胺、乙酰膽堿、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前列腺素等物質參與作用---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氣道黏膜水腫,腺體分泌增多,---引起支氣管廣泛狹窄、阻塞及哮喘發作。
氣道的變應性炎癥直接損傷氣道上皮、上皮內神經末梢裸露,引起氣道高反應性,使哮喘反復發作,難以緩解。
(二)臨床表現
1.癥狀:發病前多有干咳、打噴嚏、流淚等現兆,繼而出現發作性呼氣性呼吸困難,伴有哮鳴音,胸悶、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病人常被迫坐起。發作嚴重時,表現為張口抬肩、大汗、喘氣費力、煩躁不安。甚至發紺。在夜間或清晨發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嚴重的哮喘發作持續24小時以上,經治療不易緩解者,稱之為哮喘持續狀態。表現為極度呼吸困難、發紺、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甚至出現呼吸、循環衰竭。
2.體征 發作時雙肺呈過度充氣狀態,哮鳴音廣泛,呼氣音延長,但當哮喘非常嚴重時或輕度哮喘時哮鳴音可不出現。可有發紺、心率增快、奇脈、頸靜脈怒張、胸腹反常運動等體征。發作緩解后可無任何癥狀及體征。
(三)輔助檢查
1.血象檢查 發作時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并發感染者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2.動脈血氣分析 哮喘發作可有不同程度的PaO2降低,缺氧引起反射性過度通氣導致PaC02降低,呼吸性堿中毒。重癥哮喘,氣道嚴重阻塞,可有Pa02降低而PaC02增高,表現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顯,可合并代謝性酸中毒。
3.X線檢查 哮喘發作時兩肺透亮度增加,呈過度充氣狀態。并發感染時,可見肺紋理增加和炎性浸潤陰影。
4.肺功能檢查 哮喘發作時可有用力肺活量(VC)降低,殘氣量、功能殘氣量、肺總量增加,殘氣/肺總量,比值增高。
5.痰液檢查 涂片可見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及黏液栓;并發細菌感染時,痰培養、藥物敏感試驗有助病原菌診斷和治療。
(四)治療原則
1.消除過敏原及引起哮喘的刺激因素。
2.緩解哮喘發作藥物
(1)β2受體激動劑
作用機理:除有迅速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外,還具有一定的抗氣道炎癥,增強黏膜纖毛功能的作用,是控制癥狀的首選藥。
常用藥: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福莫特羅等口服或氣霧制劑。
用藥方法:首選吸入法。
(2)茶堿類
作用機理:有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增強呼吸肌的收縮、抗氣道炎癥,增強黏膜纖毛功能的作用。
常用方法:口服,必要時靜脈滴注,劑量一般6~1Omg/kg/d(不超過1g/d)。首次劑量為4~6mg/kg。靜脈用藥速度不超過O.25mg/(kg·min)。
氨茶堿主要不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心血管癥狀、可有呼吸中樞興奮,重者可引起抽搐甚至死亡。
(3)抗膽堿能藥物:如異丙托溴胺,具有舒緩支氣管、減少分泌物分泌的作用。與β2受體激動劑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對于夜間哮喘、痰多的病人尤其適用。
3.控制哮喘發作的抗炎藥物
(1)糖皮質激素:是當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藥物。
作用機理:主要通過抑制氣道變應性炎癥,降低氣道高反應性。
常用:潑尼松口服30~60mg/d,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10mg/d,然后停用。重癥者應及早靜脈給予琥珀氫化可的松100~400mg/d,用后4~6小時起作用,或用甲潑尼龍80~160mg/d,起效時間更短。病情緩解后改為口服制劑、吸入制劑維持。長期應用時可用吸入制劑如倍氯米松、莫米松等,吸入制劑通常需規律吸入一周以上方可起效。同時,吸藥后應注意漱口,以防口、咽部真菌感染。
(2)色甘酸鈉及尼多酸鈉:是一種非糖皮質激素抗炎藥。對預防運動和過敏原誘發的哮喘最有效。
(3)伴有呼吸道感染者,可根據病原菌選用敏感抗生素。
(五)護理措施
1.提供安靜、舒適,溫度、濕度適宜的環境,濕度在50%~60%,室溫維持在18~22℃,保持空氣流通,避免花草、地毯、皮毛、煙及塵埃飛揚等誘因。安撫病人,防止情緒激動。根據病情提供舒適體位,如為端坐呼吸者提供過床桌,以作支撐,減少疲勞。
2.給予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魚、蝦、蛋等可能誘發哮喘的食物。
3.鼓勵病人飲水,水量>2500ml/d。以補充丟失的水分,稀釋痰液,防止便秘。重癥者應給予靜脈補液,注意補液速度,及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情況。
4.定期協助病人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痰液黏稠時,遵醫囑給予祛痰藥物或使用蒸氣吸入,無效者可用負壓吸引器吸痰。哮喘病人不宜使用超聲霧化吸入,因霧液刺激可使支氣管痙攣使哮喘癥狀加重。
5.呼吸困難明顯者遵醫囑給病人低流量鼻導管持續吸氧,持續濕化吸氧,改善呼吸。發作嚴重時,用做好機械通氣準備工作。
6.觀察病人神志、發紺、呼吸困難程度的改變,監測呼吸音、哮鳴音變化,了解病情和治療效果。加強對急性發作病人的監護。
7.遵醫囑使用支氣管解痙藥物和抗炎藥物:指導病人正確使用吸入劑,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注意防止藥物副作用發生,如應用β2受體激動劑,指導病人按需用藥,以免出現耐受性;應用糖皮質激素,全身用藥時,應注意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松、消化性潰瘍等副作用。吸入用藥應注意口、咽部感染。
8.預防哮喘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