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
本節考點:
(1)病因及發病機制
(2)臨床表現
(3)治療原則
(4)護理措施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又稱新生兒冷傷,亦稱新生兒硬腫癥,是指新生兒期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和水腫的一組疾病。以未成熟兒發病率高。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寒冷、早產、低體重、感染和窒息可能是其致病因素。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不成熟;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膚薄。血管豐富,易散熱;早產兒棕色脂肪儲存不足,棕色脂肪需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分解產生熱量。而在缺氧、酸中毒及感染時棕色脂肪產熱不足;加之新生兒寒冷時無寒戰產熱反應,故容易出現體溫下降。新生兒皮下脂肪組織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熔點較高,體溫降低時易凝固。低體溫和皮膚硬腫使皮膚血管痙攣收縮,血流緩慢凝滯,造成組織缺氧、代謝性酸中毒和微循環障礙,引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和全身多器官損傷,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臨床表現
一般以生后1周內新生兒和未成熟多見。夏季發病者,大多是嚴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表現為食欲不振或拒乳,反應差,哭聲低,心音低鈍,心率減慢,尿少,體溫常低于35℃、重者患兒低于30℃。皮膚發涼、硬腫,顏色暗紅,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硬腫發生順序為:小腿大腿外側一下肢臀部一面頰一上肢一全身,嚴重者可導致肺出血、循環和呼吸衰竭及腎臟等多臟器損害,合并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而危及生命。硬腫可分輕、中、重三度。常與硬腫發生的范圍有關。輕度(<20%)中度(20%~50%)重度(>50%)。硬腫范圍的計算方法,頭頸部20%,雙上肢18%,www.7666av.com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雙下肢26%。
(三)治療原則
復溫;支持療法;合理用藥;對癥處理。
(四)護理措施
1.復溫:是治療護理的關鍵措施,復溫原則是循序漸進,逐步復溫。如肛溫>30℃,腋一肛溫差為正值的輕、中度硬腫的患兒可放入30℃暖箱中,根據體溫恢復的情況逐漸調整到30~34℃的范圍內,6~12小時恢復正常體溫。無條件者用溫暖的襁褓包裹、置于25~26℃室溫環境中,并用熱水袋保暖(水溫從40℃逐漸升至60℃);也可用熱炕、母親懷抱保暖。如肛溫<30℃,腋-肛溫差為負值的重度患兒,先將患兒置于比肛溫高1~2℃的暖箱中,并逐步提高暖箱的溫度,每小時升高1℃,每小時監測肛溫、腋溫1次,于12~24小時恢復正常體溫。體溫恢復正常后,將患兒放置調至中性溫度的暖箱中。
2.合理喂養:提供能量與水分,保證足夠熱卡供給,能吸吮者可經口喂養;吸吮無力者用滴管、鼻飼或靜脈營養。遵醫囑給予液體供給,嚴格控制補液速度。
3.預防感染:加強消毒管理,嚴格遵守操作規范,保持患兒皮膚完整性。
4.觀察病情:詳細記錄護理單,監測體溫,每2小時測體溫1次,體溫正常6小時后改為4小時1次,監測心率、呼吸及硬腫范圍,記錄出入量,發現問題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觀察暖箱及室內溫度、濕度的變化并及時調整。備好搶救藥物和設備,如多巴胺、胺素、酚磺乙胺、呋塞米(速尿)等藥物及氧氣、吸引器、復蘇囊、呼吸機等儀器,一旦發生病情突變,能分秒必爭進行有效的搶救。
5.健康教育:向家長解答病情,介紹有關硬腫癥的疾病知識,囑母親堅持排乳、保持母乳通暢,避免因患兒住院而造成斷奶,介紹相關保暖、喂養、防感染、預防接種等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