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預防接種
一、人工獲得的免疫方式
嬰幼兒對各種傳染病都具有易感性。可通過按期的預防接種,提高他們的免疫力,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從而保護他們健康成長。
1.主動免疫 主動免疫是指給易感者接種特異性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從而產生免疫力。但主動免疫制劑在接種后經過一定期限產生的抗體,在持續1~5年后逐漸減少,故要適時地安排加強免疫,鞏固免疫效果。
2.被動免疫 未接受主動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觸傳染病后,被給予相應的抗體,而立即獲得免疫力,稱之為被動免疫。由于抗體留在機體中的時間短暫(一般約3周),故主要用于應急預防和治療。
二、計劃免疫
兒童計劃免疫(簡稱“計劃免疫”)是根據兒童的免疫特點和傳染病發生的情況制定的免疫程序,有針對性地將生物制品接種到嬰幼兒體中,嚴格實施基礎免疫(即全程足量的初種)及隨后適時的“加強”免疫(即復種),以確保兒童獲得可靠的免疫,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發生的目的。
(一)免疫程序
實施預防接種證制度可保證接種對象和接種項目能夠準確、及時,避免發生錯種、漏種和重種。
預防病名 |
結核病 |
乙型肝炎 |
脊髓灰質炎 |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
麻疹 |
免疫原 |
卡介苗(減毒活結核菌混懸液) |
乙肝疫苗 |
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 |
類毒素和破傷風類毒素的混合制劑 |
麻疹減毒活疫苗 |
接種方法 |
皮內注射 |
肌內注射 |
口服 |
皮下注射 |
皮下注射 |
接種部位 |
左上臂三角肌上緣 |
上臂三角肌 |
|
上臂外側 |
上臂外側 |
初種次數 |
1 |
3 |
3(間隔1個月) |
3(間隔4~6周) |
1 |
每次劑量 |
0.1ml |
5μg |
每次1丸三型混合糖丸疫苗 |
0.2~0.5ml |
0.2ml |
初種年齡 |
生后2~3天至2個月內 |
第一次出生后24時內 |
2個月以上 |
3個月以上嬰兒 |
8個月以上易感兒 |
復種 |
接種后于7歲、12歲進行復查,結核菌素陰性時加種 |
周歲時復查免疫成功者:www.7666av.com3~5年加強失敗者:重復基礎免疫 |
4歲加強口服三型混合糖丸疫苗 |
1.5~2歲、7歲各加強1次,用吸附白破二聯類毒素 |
7歲時加強一次 |
反應情況處理 |
接種后4~6周局部有小潰瘍,應保護創口不受感染,個別腋下或鎖骨上淋巴對腫大或化膿,處理:化膿用針筒抽出膿液,潰破涂5%異煙肼軟膏或20%PAS軟膏 |
一般無反應,個別有局部輕度紅腫,疼痛癥狀,很快消退 |
一般無特殊反應,有時有低熱或輕瀉 |
一般無反應,個別有輕度發熱、局部紅腫、疼痛,發癢癥狀,有硬塊時會很快吸收,處理:多飲開水 |
部分嬰兒接種后9~12開有發熱及卡他癥狀,一般持續2~3天,也有個別嬰兒出現散在皮疹或麻疹黏膜斑 |
注意點 |
2個月以上嬰兒接種前應做結核菌素試驗(1:2000),陰性才能接種 |
|
冷開水送服或含服,服后1小時內禁飲熱開水 |
掌握間隔期,避免無效注射 |
接種前1個月及接種后2周避免用胎盤球蛋白、丙種球蛋白制劑 |
(二)預防接種的注意事項
1.接種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安排適當場所:接種場所應光線明亮,空氣流通,冬季室內應溫暖。接種用品及急救用品擺放有序。
(2)仔細解釋:作好解釋、宣傳工作,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爭取家長和兒童的合作。接種最好在飯后進行,以免暈針。
(3)生物制品的準備和處理:檢查制品標簽,包括名稱、批號、有效期及生產單位,并作好登記;檢查安瓿有無裂痕,藥液有無發霉、異物、凝塊、變色或凍結等;按照規定方法稀釋、溶解、搖勻后使用。
(4)嚴格無菌操作:要做到每人1副無菌注射器、1個無菌針頭;抽吸后安瓿內如有剩余藥液,需用無菌干紗布覆蓋安瓿口,在空氣中放置不能超過2小時;接種后剩余藥液應廢棄,活菌苗應燒毀。
(5)嚴格查對:仔細核對兒童姓名、年齡以及疫苗名稱;詳細詢問兒童的病史及傳染病接觸史等健康情況,嚴格掌握禁忌證。必要時先進行體格檢查;嚴格執行規定的接種劑量和途徑;注意預防接種的次數。按使用說明完成全程和加強免疫}按各種制品要求的間隔時間接種,一般接種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種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種其他活或死疫苗。
(6)局部消毒:用2%碘酊及75%乙醇或O.5%碘伏消毒皮膚,待干后注射;接種活疫苗、菌苗時,只用75%乙醇消毒,因活疫苗、菌苗易被碘酊殺死,影響接種效果。
(7)及時記錄及預約:保證接種及時、全程足量,避免重種、漏種,未接種者須注明原因,必要時進行補種。
(8)交代接種后的注意事項及處理措施。
2.嚴格掌握禁忌證
(1)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者。
(2)有明確過敏史者禁種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麻疹疫苗(特別是雞蛋過敏者)、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牛奶或奶制品過敏)、乙肝疫苗(酵母過敏或疫苗中任何成分過敏)。
(3)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濕疹及其他皮膚病者不予接種卡介苗。
(4)在接受 免疫抑制劑治療(如放射治療、糖皮質激素、抗代謝藥物和細胞毒性藥物)期間、發熱、腹瀉和急性傳染病期忌服脊髓灰質炎疫苗。
(5)因百日咳菌苗可產生神經系統嚴重并發癥,故兒童及家庭成員患癲癇、神經系統疾病,有抽搐史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6)患有肝炎、急性傳染病(包括有接觸史而未過檢疫期者)或其他嚴重疾病者不宜進行免疫接種。
(三)預防接種的反應及處理
作為異物的免疫制劑進入人體后會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適,可分為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其臨床表現及處理措施如下:
1.一般反應又分為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
(1)局部反應:接種后數小時至24小時左右,注射部位會出現紅、腫、熱、痛,有時還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或淋巴管炎。紅暈直徑在2.5cm以下為弱反應,2.6~5cm為中等反應,5cm以上為強反應。局部反應一般持續2~3天。如接種活菌(疫)苗,則局部反應出現較晚、持續時間較長。
(2)全身反應:一般于接種后24小時內出現不同程度的體溫升高,多為中、低度發熱,持續1~2天。體溫37.5℃左右為弱反應,37.5~38.5℃為中等反應,38.6℃以上為強反應。但接種活疫苗需經過一定潛伏期(5~7天)www.7666av.com才有體溫上升。此外,還常伴有頭暈、惡心、嘔吐、腹瀉、全身不適等反應。個別兒童接種麻疹疫苗后5~7天出現散在皮疹。
多數兒童的局部和(或)全身反應是輕微的,無需特殊處理,注意適當休息、多飲水即可。局部反應較重時,用干凈毛巾熱敷;全身反應可對癥處理。如局部紅腫繼續擴大,高熱持續不退,應到醫院診治。
2.異常反應 發生于少數人,臨床癥狀較重。
(1)過敏性休克:于注射免疫制劑后數秒鐘或數分鐘內發生。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口周青紫、四肢濕冷、呼吸困難、脈細速、惡心嘔吐、驚厥、大小便失禁以至昏迷。如不及時搶救,可在短期內危及生命。此時應使患兒平臥,頭稍低,注意保暖,給予氧氣吸入,并立即皮下或靜脈注射1:1000腎上腺素O.5~1ml,必要時可重復注射。
(2)暈針:是由于各種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圍血管擴張所致的一過性腦缺血。兒童在空腹、疲勞、室內悶熱、緊張或恐懼等情況下,在接種時或幾分鐘內,出現頭暈、心慌、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冰涼、心跳加快等癥狀,重者心跳、呼吸減慢,血壓下降,知覺喪失。此時應立即使患兒平臥,頭稍低,保持安靜,飲少量熱開水或糖水,必要時可針刺入中、合谷穴,一般即可恢復正常。數分鐘后不恢復正常者,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每次0.5~1ml。
(3)過敏性皮疹:蕁麻疹最為多見,一般于接種后幾小時至幾天內出現,經服用抗組胺藥物后即可痊愈。
(4)全身感染:有嚴重原發性免疫缺陷或繼發性免疫功能遭受破壞者,接種活菌(疫)苗后可擴散為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