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分娩期并發癥產婦的護理
一、考試重點
1.胎膜早破是指胎膜于臨產前破裂。主要由胎位不正、骨盆狹窄、頭盆不稱等引起。若發生在妊娠28~35周,無感染者,給予期待療法,破膜超過12h分娩未結束者,給于抗生素預防感染。加強護理可減少早產、臍帶脫垂及母兒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2.臍帶脫垂是指胎膜破裂后,臍帶脫出于陰道或外陰部。易發生在胎先露未能銜接時,可引起胎兒宮內窘迫,甚至胎死宮內。
3.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于妊娠晚期或分娩期發生破裂,稱為子宮破裂。其發生分為先兆子宮破裂和子宮破裂兩個階段。病理型性縮復環是先兆子宮破裂的重要體征,一旦出現應立即抑制宮縮,并盡快施行剖宮產手術。對于子宮破裂應在抗休克的同時立即手術。應重視子宮破裂的原因,并做好預防。
4.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稱為產后出血。多發生在產后2h內。主要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和凝血功能障礙,其中子宮收縮乏力是導致產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應根據產后出血的臨床特點判斷出血的原因,以便針對病因,迅速止血。護理重點是防治休克及感染,并做好產后出血的預防
5.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進入母體血循環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一系列嚴重癥狀的綜合征。典型的臨床經過分為休克期、出血期和腎衰期三個階段。應重視羊水栓塞的誘因,做好預防。
二、練習題
(一)名詞解釋
1.胎膜早破 2.臍帶脫垂 3.子宮破裂 4.產后出血 5.羊水栓塞 6.胎盤滯留
(二)填空題
1.如胎先露未銜接,破膜后易發生_ 。
2.子宮破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分為 和 兩個階段。
3.產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 、 、 和 。
4.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包括 和 。
5.發現先兆子宮破裂,應立即 ,并盡快施行剖宮產手術。
6.一旦確診子宮破裂,無論胎兒是否存活,均應在搶救休克的同時,迅速行 治療。
7.產后出血易發生在產后 h內。
8.羊水栓塞臨床經過分為 、 和 三個階段。
9.不恰當地使用縮宮劑可導致宮縮 或 ,是 的好發因素。
10.胎兒娩出后出現持續性陰道流血,色鮮紅且能自凝,多為 所致。
11.胎盤娩出后出血,呈間歇性,色暗紅,檢查子宮柔軟,輪廓不清,經按摩子宮,出血明顯減少,則為 所致。
12.胎盤娩出后出血,檢查子宮和胎盤未見異常,出血經久不凝或伴有全身黏膜、注射針孔出血,應考慮 。
13.根據軟產道裂傷程度分三度:Ⅰ度是指 、Ⅱ度是指 、Ⅲ度是指 。
14.臍帶脫垂時,可出現 改變,陰道檢查可在胎先露前方觸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