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Croton Fruit
【異 名】 巴仁、江子、巴果、紅子仁。
【來 源】 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果實。為大戟科喬木植物巴豆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 常綠小喬木。樹皮深灰色,平滑,幼枝綠色,疏生星狀毛。葉互生,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12cm,寬3-7cm,先端長尖,邊緣有細齒,近基部有2腺體,兩面疏生星狀毛基出3脈。花小,單性同株;總狀花序頂生,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雄花綠色,花萼5深裂,花瓣5,反卷,雄蕊15-20;雌花無花瓣,子房圓形,花柱3,頂端2叉蒴果卵形,長約2cm,有3鈍棱,密生星狀毛。種子3粒。花期3-5月,果期7-9月。
【草藥產地】 生于村邊、曠野、溪旁、林緣。主產四川、云南、廣西、貴州、湖北。
【采 收】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堆置2-3天,攤開,干燥。
【藥 材】 果實卵圓形,具三棱,長1.8-2.2cm,直徑1.4-2cm*;表面灰黃色,粗糙,有縱線6條;3室,每室含種子1粒。種子橢圓形,略扁,長1.2-1.5cm,直徑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種臍及種阜的疤痕;外種皮薄而脆,內種皮呈白色薄膜;種仁黃白色,油質。味辛辣。
【藥用價值】 含巴豆油,其中有油酸、亞油酸、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順芷酸(tiglic acid)等的甘油酯;尚含巴豆甙(crotonoside)。
【性味歸經】 性熱,味辛;有大毒。辛,熱 ,有大毒,歸胃,大腸,肺經。
【主 治】 外用蝕瘡。用于惡瘡疥癬、疣痣。
【功效作用】 1.峻下冷結:適用于冷結便秘,腹滿刺痛;或小兒乳食積滯,痰多驚悸。2.攻痰逐水:可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之癥;寒食結胸,痰涎壅盛,胸膈滯悶,肢冷汗出者;以及痰迷清竅,精神錯亂。此外,用治癰腫膿成不潰,本品有蝕瘡排膿之功。
【中藥用法】 0.1-0.3g,多入丸散。外用適量。大多制霜用,以減輕毒性。
【注意事項】 畏牽牛。體虛及孕婦忌用。服巴豆時,不宜食熱粥,飲開水等熱物,以免加劇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