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為蕓香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 Raf.未成熟的果實。
【藥材形態】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5-7cm,莖枝具粗大腋生的棘刺;幼枝光滑無毛,扁而具棱;老枝渾圓,三出復葉,總葉柄具翼;頂生小葉片橢圓形至桎卵形,側生小葉較小,基部偏斜。花生于二年生枝上葉腋,常先葉開放;萼片5,花瓣5,雄蕊8-10,或多至20枚,離生;子房上位,具短柔毛,花柱粗短,柑果圓球形,熟時黃色,芳香,花期4-5月,果期9-10月,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栽培作綠籬,以未成熟的果實入藥。8-9月采收,另本植物的根皮、樹皮屑、棘刺、葉、幼果、將成熟的果實、種子亦供藥用。
【藥 材】 干燥果實呈圓球形,直徑2-3.5cm。表面黃色或黃綠色,散有無數小油點及網狀隆起的皺紋,密被短柔毛,頂端有明顯的柱基痕,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痕存在。斷面果皮厚2-3mm,黃白色,沿外緣散有黃色油點,中間有6-8果瓤,每瓤內有黃白色長橢圓形的種子數粒。切成厚片入藥。
【異 名】 枸橘、枸橘李、臭橘。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肝、胃經。
【功效作用】
1,破氣散結,疏肝行滯:適用于肝氣郁結,肝胃氣痛,胸腹脹滿;食積不化,氣滯不暢,脘腹脹滿以及****腫塊,疝氣疼痛。
2,疏肝理氣,行氣止疼,用于脘腹脹滿,****結塊,寒疝氣疼。
【中藥用法】 3~10g 。
【注意事項】 氣虛溏瀉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