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常見體表腫瘤
(一)皮膚乳頭狀瘤
見于全身各部位,以軀干、四肢及會陰處多見。呈乳頭狀突起,有蒂,單發或多發。瘤體小的只有數毫米直徑,大者能有10cm直徑。表面常有角化,時伴潰瘍。質堅韌,偶有惡變。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二)黑痣與黑色素瘤
1.黑痣為色素斑塊。分為皮內痣、交界痣和混合痣。皮內痣位于真皮區,突起皮面,有時帶有汗毛,最多見;交界痣位于表皮與真皮交接處,生長活躍,扁平、色素較深,可惡變;混合痣位于表皮基層和真皮淺層,其交界痣部分具惡變傾向。交界痣可行完整切除治療。
2.黑色素瘤可由黑痣惡變而來(與長期摩擦有關),也可自行發生。黑痣惡變表現為迅速增大、色素加深、瘙癢不適、疼痛、潰爛、出血,周圍出現色素環或衛星狀小瘤,區域淋巴結腫大。黑色素瘤發展快,較早轉移。多采用廣泛切除治療,后行區域淋巴結清掃。難于根治的晚期病例,先經免疫或局部冷凍療法控制瘤灶,再手術切除。
(三)脂肪瘤
可發生于全身各處,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多見于皮下,單發或多發,圓形、扁圓或分葉狀,大小不定,淺表處者一般較小,位于腹膜后者常巨大;界限常不清楚,基底廣,皮膚表面正常、柔軟。生長緩慢,手術效果佳。
(四)纖維瘤
位于皮膚及皮下的纖維結締組織腫瘤。可發生于全身各部位,圓形或卵圓形,偶有分葉。表面光滑;可自由推動,生長緩慢。單純纖維瘤的種類及特點見表3-13-2。
(五)血管瘤
由血管組成,多為先天性。生長緩慢,極少惡變。血管瘤無完整包膜,大小不等,柔軟,充滿血液。血管瘤的類型常見有三類,具體特點見表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