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在线观看视频_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不卡

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

初級護師考試(外科護理學)講義 第十章(1)外科感染病人的護理

時間:2012-07-03 14:02來源:初級護師考試 作者:lengke 點擊:
  

第十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護理

第一節 概述

  本節考點:
  (1)分類
  (2)病理生理
  (3)臨床表現
  (4)輔助檢查
  (5)治療要點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感染性疾病和發生在創傷、手術、器械檢查或有創性檢查、治療后的感染,臨床較多見。外科感染按致病菌分為:非特異性感染、特異性感染;按病程分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亞急性感染。
  
外科感染的特點多數為幾種細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大部分感染有明顯而突出的局部癥狀和體征;感染常較局限。
  外科感染可以有
三種結局局限化、吸收或形成膿腫;轉為慢性感染;感染擴散。
  (一)分類
  1.按致病菌種類和病變性質分類
  (1
非特異性感染:又稱化膿性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數。常見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擬桿菌和綠膿桿菌等。感染可由一種或幾種病菌共同導致,一般先有急性炎癥反應,進而可致局部化膿,如:癤、癰、手部感染、淋巴結炎、乳腺炎、闌尾炎和腹膜炎等。手術后感染多屬此類
  (2)特異性感染:是指由一些特殊的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如
結核桿菌、破傷風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等。不同的病菌可分別引起比較獨特的病理變化過程。
  2.按病變進程分類
  (1
急性感染:病變以急性炎癥為主,病程多在3周以內。
  (2)慢性感染:病程持續超過2月的感染。
  (3)亞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性與慢性感染之間。

  (二)病理生理
  1.感染后的炎癥反應 局部組織的破損成為致病菌入侵的門戶。致病菌侵入組織并繁殖,產生多種酶與毒素,可以激活凝血、補體、激肽系統以及血小板和巨噬細胞等,導致炎癥介質的生成,引起血管擴張與通透性增加,白細胞和吞噬細胞進入感染部位發揮吞噬作用,單核-吞噬細胞通過釋放促炎癥細胞因子協助炎癥及吞噬過程。炎癥反應的作用是使入侵微生物局限化并最終清除,同時局部組織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癥的特征性表現。部分炎癥介質、細胞因子和細菌毒素等還可以進入血流,引起體溫升高、血白細胞計數增加的全身反應。
  2.
感染的轉歸 感染的病程演變受致病菌毒力、局部抵抗力、全身免疫力及治療措施等諸多因素影響。
  (1)炎癥局限:當人體抵抗力占優勢、治療及時或有效,炎癥即被局限、吸收或局部化膿。若局部形成小膿腫,可自行吸收;而較大的膿腫可破潰或經手術切開排膿后,轉為修復過程,感染部位逐漸長出肉芽組織、形成瘢痕而痊愈。
  (2)炎癥擴散:致病菌毒性大、數量多和(或)宿主抵抗力低下時,感染難以控制并向感染灶周圍或經淋巴、血液途徑迅速擴散,導致全身感染,如膿毒血癥或菌血癥,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3)轉為慢性感染:當人體抵抗力與致病菌毒性處于相持狀態,感染灶可被局限,但其內仍有致病菌,組織炎癥持續存在,局部由于中性粒細胞浸潤減少、成纖維細胞增加而被瘢痕組織包圍,形成慢性感染。一旦人體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可再次繁殖,慢性感染又重新變為急性過程。
  (三)臨床表現
  1
.局部表現紅、腫、熱、痛、功能障礙是非特異性感染的五大典型癥狀
  2.全身癥狀 輕重不一,較輕感染者可無全身癥狀,較重感染者可出現發熱、頭痛、腰背痛、精神不振、焦慮不安、乏力、食欲不振、出汗、心悸等一系列全身不適癥狀。嚴重感染者可出現代謝紊亂、營養不良、貧血,甚至并發感染性休克等。
  3.器官與系統功能障礙 感染直接侵及某一器官時,該器官功能可發生異常或障礙。嚴重感染導致膿毒血癥時,因有大量毒素、炎癥介質、細胞因子等進入血循環,可引起肺、肝、腎、腦、心等器官的功能障礙。
  4.特異性表現 特異性感染的病人可因致病菌不同而出現各自特殊的癥狀和體征。如
破傷風病人可表現為肌肉強直性痙攣;氣性壞疽和其他產氣菌引起的蜂窩織炎可出現皮下捻發音;皮膚炭疽有發癢性黑色膿皰等
  (四)輔助檢查
  1.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檢查:血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當白細胞計數小于4×10 9L或發現未成熟的白細胞時,應警惕病情加重。
  (2)細菌培養:表淺感染灶可取膿液或病灶滲出液作涂片或細菌培養以鑒定致病菌。較深的感染灶,可經穿刺取得膿液。全身性感染時,可取血、尿或痰作涂片、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必要時重復培養。
  2.影像學檢查
  (1)超聲波檢查:用于探測肝、膽、胰、腎、闌尾、乳腺等的病變及胸腔、腹腔、關節腔內有無積液。
  (2X線檢查:適用于檢測胸腹部或骨關節病變,如肺部感染、胸腹腔積液或積膿等。
  (3CTMRI:有助于診斷實質性臟器的病變,如肝膿腫等。
  (4)對嚴重膿毒血癥、菌血癥或并發休克者,需連續監測重要臟器或系統的功能。
  (五)治療原則
  局部治療與全身性治療并重。
消除感染因素和毒性物質(膿液、壞死組織等),積極控制感染,增強人體抗感染和組織修復能力。
  1.局部處理
  (1
非手術治療
  1)患部制動:肢體感染者,抬高患肢,必要時加以固定,避免局部受壓,
有利于炎癥局限和消退
  2)局部用藥:淺表的急性感染在未形成膿腫階段,可選用中西藥進行積極治療,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腫脹消退和感染局限;感染傷口創面則需換藥處理。
  3)物理治療:炎癥早期可以采取局部熱敷或采用超短波、紅外線輻射等物理療法,以改善局部血循環,促使炎癥吸收、消退或局限。
  (2
手術治療:包括膿腫切開引流和嚴重感染器官的切除。
  2.全身治療 主要包括支持療法和抗生素治療。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招生方案 | 免費試聽 | 報名演示
課件更新 | 網校介紹 | 答疑周刊
網校學員——快速注冊通道
衛生資格考試培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紫云| 玛纳斯县| 兴国县| 安陆市| 汪清县| 巫山县| 威远县| 清远市| 西城区| 筠连县| 内丘县| 阳原县| 甘德县| 大邑县| 长宁区| 巨鹿县| 龙南县| 阳山县| 澄迈县| 肥东县| 巧家县| 霍林郭勒市| 南华县| 承德县| 华安县| 佳木斯市| 手机| 宝应县| 建始县| 安义县| 黄大仙区| 铜梁县| 福安市| 衢州市| 织金县| 闽侯县| 武胜县| 沐川县| 咸丰县|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