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病人的護理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又稱格林-巴利綜合征,是以周圍神經炎癥改變并伴有脫髓鞘的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目前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某些病毒感染有關。臨床表現以運動障礙為主,可侵犯腦神經,腦脊液檢查有蛋白顯著升高而細胞數正常的蛋白細胞分離現象,嚴重時可出現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某些病毒感染有關。大量資料提示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病前的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可能對免疫反應起一種啟動作用。
(二)臨床表現
本病一般為急性起病,大多數病人5~10天內達到高峰。多見于青少年,其他年齡也可發病,以夏、秋季發病率高。勞累、雨淋、游泳常為誘發因素。發病前可有病毒感冒及腸道感染表現,首發癥狀多數為雙下肢無力,然后向上肢發展。主觀感覺手足麻木,并有肌肉疼痛。隨病情發展,可出現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復視、頭痛、大小便障礙等。
1.運動障礙。表現為下肢無力,以近端為主,行走困難,四肢遠端出現不同程度的肌肉癱瘓。下肢重于上肢,無力或癱瘓常為對稱性。若胸部呼吸肌麻痹,可引起呼吸困難。腦神經受損時,可有吞咽困難、飲水發嗆、聲音嘶啞的表現。
2.感覺障礙。有明顯的手套、襪套樣感覺減退或消失。自發性疼痛比較罕見,但在活動后可誘發肢體酸痛。一般不重,常被運動癥狀所掩蓋。
3.自主神經障礙 主要有血壓升高,出汗多,尿潴留,竇性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房顫、室早、室速等。自主神經受損是病情危重的標志。
(三)輔助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檢查無異常,血清免疫球蛋白可能在早期增高,血沉可能加快。腰椎穿刺腦脊液壓力一般均在正常范圍,腦脊液無色透明,常規化驗出現典型的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根據病前感冒、受涼等病史,結合迅速出現的典型體征,即四肢遠端對稱性肌肉癱瘓,手套、襪套型感覺障礙和自主神經癥狀,以腦脊液檢查出現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為特點,本病的診斷并不困難。但須與脊髓灰質炎、多發性神經炎、周期性癱瘓等疾病相鑒別。
(四)治療原則
1.激素治療。在5%葡萄糖500ml液體中加人地塞米松10~15mg靜脈滴入,10~14天為一療程,應用糖皮質激素同時服用鉀鹽以糾正電解質紊亂,并觀察有無激素治療的并發癥。
2.血漿置換治療。是一種較新的治療措施,通過血漿置換可清除血中有害的抗體、免疫復合物、炎性物質,以及某些不利的補體。
3.用好人工呼吸器。是防止病人因呼吸麻痹死亡的最有力的措施之一。
4.后期治療的重點。主要是預防并治療各種感染,應遵醫囑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五)護理措施
1.本病早期死亡多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因此早期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非常關鍵。應鼓勵病人咳嗽,翻身時進行拍背以促進排痰。可進行霧化吸入,必要時用吸引器吸出痰液。
2.密切觀察病人呼吸困難的程度和缺氧癥狀,以便及早行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改變缺氧癥狀。
3.作好心理護理,消除病人焦慮悲觀情緒,與病人加強溝通,簡明解釋病情,細心觀察和護理,取得病人的信任,達到與醫護配合進行有效治療的目的。
4.吞咽困難者應及早予以鼻飼流質,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飲食,特別是維生素B12對神經髓鞘形成有重要作用。
5.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注意保暖但禁_用暖水袋,每2小時更換體位1次,按摩局部受壓部位,防止褥瘡的發生。
6.對癱瘓肢體保持功能位置,進行被動運動,當癱肢肌力恢復時,應鼓勵病人做主動運動。
7.預防感染,病室應清潔、空氣新鮮,注意口腔護理。對有尿潴留留置尿管的病人,應定時消毒尿道口,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防止泌尿系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