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素飲食
要素飲食又稱元素飲食,是一種化學精制食物,含有人體所需、易于吸收的營養成分,包括游離氨基酸、單糖、主要脂肪酸、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其主要特點是由無渣小分子物質組成,不含纖維素,不需經過消化過程,可直接被腸道吸收,且營養全面,營養價值高。
(一)目的
用于臨床營養治療,可以提高不能經口進食、急性胰腺炎、克隆氏病等腸道疾病、嚴重燒傷、嚴重感染、腫瘤等病人的營養水平及能量與氨基酸的攝入,促進傷口愈合,增加體重,糾正負氮平衡,以達到治療和輔助治療的目的。
(二)評估
評估疾病的種類、病情、對營養素的需求量,根據營養需求選擇要素飲食的成分、濃度、用量、供給方式及滴入速度等。
(三)實施
每一種要素飲食具體的營養成分、濃度、用量、滴入速度,應根據病情由醫生、營養醫生、護士共同評估。根據評估后的營養需求量,配制適當濃度和劑量的要素飲食或選用現成制品。其途徑有口服、鼻飼、經胃或空腸造瘺口滴入等。護士配制要素飲食前要洗手,配制器具要進行消毒處理,配制液需要保存在4℃以下冰箱內冷藏,24h配制一次,放置時間過長容易變質。一般的供給方法有:
1.口服法 開始劑量50ml/次,逐漸增加至100ml/次,依據病情6~10次/d,可添加柑橘汁、菜湯等。
2.鼻飼、胃造瘺或空腸造瘺口法
(1)分次注入;將配制的要素飲食或現成制品通過鼻飼管、胃造瘺管注入胃內,4~6次/日,每次250~4OOml。主要用于非危重病人。此種方法操作方便,費用較低。但容易引起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胃腸道不良反應。
(2)間歇滴入:將配制的要素飲食或現成制品放入有蓋的吊瓶中,經輸入管滴入,4~6次/日,每次400~500ml,每次滴入時間30~60分鐘。
(3)連續滴入:用具與間歇滴入相同。可12~24小時內持續滴入。濃度宜從5%開始,逐漸增加至20%~25%;速度宜從40~60滴/分開始,逐漸遞增加至120ml/h,最高可達到150ml/h。
(四)護理
1.配制要素飲食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配制用物均需滅菌后方可使用。
2.保持鼻飼及造瘺管道通暢,注意管喂前后應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管腔,防止食物滯留在管腔而腐敗變質或堵塞管腔。
3.保持溶液溫度,要素飲食口服溫度是37℃;鼻飼或造瘺管滴入液溫度41~42℃為宜。
4.給要素飲食一般原則是由低濃度、少劑量、速度慢開始,等待病人可以耐受未出現不良反應后,逐漸增加濃度、劑量和注入速度。長期使用要素飲食者,需要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
5.管喂要素飲食過程中,加強對病人的巡視,如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時應查找原因,輕度反應者可適當調整濃度、劑量、溫度和注入速度。重度反應者可暫停管喂。
6.停用要素飲食時,需要逐漸減量,不可突然停用,否則會出現心慌、脈速、出汗、乏力等低血糖等癥狀。
(五)定期評價
1.定期檢查血糖和尿糖 有些病人因為應用高糖飲食后,會出現高糖血癥而出現血糖增高、尿糖陽性。所以要定期檢查血糖和尿糖。
2.定期檢查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及糞便隱血 要素飲食可以改變腸道菌群,可能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其臨床表現是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故要定期檢查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及糞便潛血。
3.定期檢查氮排出量、定期測量體重 需要根據氮平衡及體重情況來調整要素飲食的輸入量。因此,需要準確收集24小時尿標本,以檢查氮排出情況。同時定期測量體重。
4.定期檢查肝功能及電解質。
習題:
應用要素飲食需要定期檢查大便潛血,主要是因為要素飲食能改變腸道菌群,可能發生:
A.凝血功能障礙
B.腸道粘膜脫落
C.氮排出量增加
D.高滲透性脫水
E.消化功能紊亂
『正確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