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護理計劃
一、種類
根據病人的不同時期不同需要制定的護理計劃可分為入院時護理計劃、住院時護理計劃和出院時護理計劃三類。
二、制定計劃的過程
(一)排列護理診斷的優先順序
根據健康問題的輕、重、緩、急,將多個護理診斷按其緊迫性和重要性進行排序,把對病人生命和健康威脅最大的問題放在首位。
1.護理診斷按優先順序分類
(1)首優問題:是直接威脅病人生命、需要立即行動去解決的問題,排在首位。如“心排出量不足”、“氣體交換受損”等。
(2)中優問題:雖不直接威脅病人的生命,但也能導致身體上的不健康或情緒上變化的問題。如“體溫過高”、“有感染的危險”等。
(3)次優問題:指與此次發病關系不大,在護理過程中可稍后解決的問題。如對于阻塞性肺氣腫病人,伴有肥胖,存在的“營養失調:高于機體需要量”等。
2.護理診斷排序時的注意事項
(1)最常依據Maslow需要層次論排列優先順序,即優先滿足病人生理需要,在考慮其他層次的需要。
(2)排序時,還要考慮護理對象對解決問題順序的意愿,尊重病人的選擇。
(3)分析和判斷護理診斷之間的關系,對有因果關系的診斷,先解決屬于原因的問題,后解決其導致的結果問題。
(4)護理診斷的順序隨病人病情變化而變化,不是一成不變的。
(5)“有……危險”和“潛在并發癥”的護理診斷,雖尚未發生,但可能威脅十分大,常被列為首優問題而需立即采取措施解決。
(6)排序時也應注意從護理的角度,如安全性、可利用資源等方面去判斷。
(7)護理過程中,不是在前一個護理問題完全解決后,才解決后一個問題,常是同時解決幾個問題,但重點是首優問題。
(二)制定病人目標
目標是經過護理活動后,期望病人在功能、認知、行為、情緒情感等方面的改變。
1.目標的種類 按目標實現的時間長短可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幾小時或幾天)可實現的目標。長期目標是指需相對較長時間才能實現的目標,如“住院期間病人……”。有些診斷可能只有短期目標或長期目標,有些診斷可能同時具有長、短目標。
2.目標的陳述 目標的陳述包括5個部分:主語、謂語、行為標準、時間狀語和條件狀語。主語是護理對象或護理對象的機體、生理功能(如皮膚、體重等),如主語為護理對象時可以省略;謂語是護理對象要完成的動作;行為標準是行為要達到的程度;時間狀語是目標中結果的期望達到時間;條件狀語是護理對象完成某行為所處的條件狀況。
3.制定目標的原則
(1)目標的主語必須是護理對象或護理對象的一部分。
(2)目標必須現實、可行。
(3)目標必須是可測量的、好評價的,行為目標應盡量具體,避免含糊。
(4)目標應是通過護理措施可達到的。
(5)一個目標只能包括一個行為動詞。
(6)應讓護理對象也參與目標的制定,可增強護理對象對自身健康的責任感。
(7)對潛在并發癥的目標,護士的重點是監測其發生、發展,并積極配合搶救。
(三)制定護理措施
護理措施是護士為幫助護理對象達到預定目標所需采取的具體方法。護理措施的制定是一個決策的過程。
1.護理措施的類型分為3種類型:
(1)依賴性的護理措施:即遵醫囑執行的措施。
(2)相互依賴的護理措施:是護士與其他醫務人員協作采取的措施。
(3)獨立的護理措施:是不依賴醫囑,護士獨立提出和采取的措施。包括:協助病人完成日常自理活動;治療性的措施;病情及心理活動的觀察;進行健康教育與咨詢;提供心理支持;制定出院計劃等。
2.制定護理措施的注意事項:
(1)護理措施要有針對性。
(2)護理措施應切實可行。
(3)護理措施要與其他醫務人員的措施相一致。
(4)護理措施要有科學依據。
(5)護理措施要具體,可執行,可操作。
(四)護理計劃成文
是將護理診斷、預期目標、護理措施等按一定格式書寫成文。它反映了病人病情的變化,也是護士與護士、護士與其他醫務人員之間交流病人信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