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監護病人因身體上的各種留置管道、自身的疼痛不適、放滿醫療儀器的陌生環境、對病情缺乏認識、與家屬情感交流障礙等因素影響下,易出現恐懼、不安、孤獨、緊張等不良的心理反應;這些反應將不利于其治療護理,對其疾病的轉歸、生活質量以至其家庭都有負面的影響㈦。家屬因擔心病人的愈后,又或者對病情與治療都缺乏療解、對重癥監護病房內緊張而復雜的環境難以適應,以及擔心高昂的治療費用等,故容易產生焦慮擔憂、情緒不穩等心理障礙日。
因此,在積極為重癥監護病人做好治療及護理的同時,如何使病人及其家屬處于最佳的適應心理狀態,讓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1、對重癥監護病人及其家屬實施心理護理的現況
護理人員一般側重于為重癥監護病人執行技術性的治療與護理措施,而與病人及其家屬作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相對地少,或許未能主動地將病情、治療情況、監護病房的環境、治療方法及費用等給予家屬安排妥善的講解,以致家屬無從充份知曉病人的情況,因此產生焦慮的情緒。
另外,發現92%的家屬認為需要親眼目睹病人方可放心,故能陪伴病人為他們最大的期望 .然而,由于在重癥監護病房,護理人員可能未有及時關顧病人與家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家屬又因不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療與護理措施、或者擔心病人是否得到妥善照顧及關心,加上需要負擔高昂的重癥監護醫療費用等,都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假設這些信任需求、訊息需求未得到滿足的話,家屬會因此而十分擔憂及不安,并需要額外的心理支援Scragg等的調查結果顯示,遠離重癥監護病房后的康復者仍然留有持續的心理輕微癥狀如焦慮、抑郁等,以致對其生活質量有著負面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除了給予病人日常的照顧外,更應關注其心理需要。觀察所得,護理人員可能未有充分評估重癥監護病人及家屬之心理狀態,以提供恰當的心理護理,而視情況沒有普遍受到護理人員的重視。
2、對重癥監護病人及其家屬缺乏心理護理的可能因素
有資料顯示重癥監護病人及家屬對心理護理有所需求 ,然而就近期文獻所得,病人及家屬仍可能感到這個需求未得到滿足。蘭美娟等 發現,認為有必要對重癥監護病人家屬實施關懷的占80%,而真正對家屬進行關懷的護士僅占33.3%,被調查的所有護士均認同最主要的因素為時間不足。于實施心理護理的過程中,護患之間有效溝通是不可缺少的,然而,趙靜等 的調查顯示不同的因素阻礙護士與重癥監護病人家屬的溝通,包括護士沒有認識到關顧重癥監護病人家屬需要的重要性,以及重癥監護病房的工作特性、工作量及工作制度等。再者,有調查顯示,護士認為時間不足及未得到同事的支持等因素均使她們避免處理重癥監護病人的心理需要,而且為了確保病人的生理上的治療需要,護士一般認為實施機體醫療與護理工作優先于心理護理。
護士最大的工作壓力源是由于護理人員不足導致工作量增加。因此,護理人雖一般把時間與精力側重于技術性的護理,以致沒有用充分時間向家屬作有效的溝通,沒有主動地對病情作妥善的解釋。
3、為重癥監護病人及其家屬實施心理護理的建議
3.1對病人及其家屬作心理準備及充份的溝通 60%家屬認為重癥監護病房首要加強的工作是醫護患之間的溝通聯系 .由于重癥監護病人主要為車禍、外傷等突發事件后的危重病人,或大手術后病情不穩定的病人。因此,首要加強護理人員對實施心理護理這方面的認識,建議進行非急癥手術前,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人員可先向術前的病人及其家屬介紹重癥監護病房的環境、規章制度、常規的工作安排等基本情況,以及人住重癥監護病房的必要性和暫時性,并解釋病人術后可能留置的管道、使用的治療儀器,預先告知家屬于病程中可能采取較特別的措施如約束肢體的目的等等,以使他們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固然這些解釋也可使用小冊子、單張或宣傳短片來推行,而輔以問答的方式來解答個別病人及其家屬可能存在之憂慮、滿足資訊方面的需要。
3.2探視及陪伴病人對于現時重癥監護病房實行限制式的探視制度,雖有利于病人的休息、病房的管理、控制院內感染、并可減少于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因家屬的不理解或不滿引致的醫療糾紛等舊,然而,病人及家屬均表達有探視及陪伴病人的需要縱觀以上的結果。若家屬于重癥監護病房探視病人前,先加強與護理人員的溝通交流,給予相關的訊息,使家屬以輕松平靜的心態探視病人,而不會在病人面前表現出情緒波動,從而減少對病人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同時,這可促進護理人員與病人及家屬三者之間的護患關系舊。
3.3實施主責制護理 如前所述,護理人員的人手不足及功能制護理的實施,乃是溝通不足的原因之一。透過實施以人為本的主責制護理,可加強護理人員與病人及其家屬之間的有效溝通,讓護士對每個病人有充份的認識,以及關顧其心理需要,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護士可更為妥善分配時間管理自己負責護理之病人及其家屬,積極地對病人進行觀察與護理,并給病人及家屬對護理措施作明確的解釋,以加強病人的配合。另外,主責制護理可讓護士更長遠地為病人及其家屬著想,以透過指導、健康教育等促進病人的康復,并滿足病人及家屬于心理方面的需求,故能促使護士對病人實行更有效的個案管理。
3.4加強相關科研,及推行循證護理 由于國內對重癥監護病人及其家屬的研究調查很少,而相關資料的欠缺,故建議對重癥監護病人及其家屬的情緒障礙、探視制度、心理需要等作更深入調查研究,首要加強了解國內的實際情況,而針對現況進行相應的改善措旌。另一方面,應參照國內外有關循證護理的研究,探索這類新發展及資訊,有望建立一套在本地適合及可推行的心理照顧方案,而予以廣泛推行。
4小結
建議在可能情況下,增加護理人員人手,及使護理人員認識到有效溝通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不可或缺的。護理人員應主動介紹重癥監護服務、解釋入住的必要性和暫時性等,真正關注病人及家屬的心理需要而實施心理護理、加強相關的健康教育,以減輕病人的應激反應及心理障礙,有助病人能配合治療與護理,藉此更能把護理關顧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