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級學科專業標準條件
第十四條 環境衛生專業
(一)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全面掌握環境衛生學、環境流行病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化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重點掌握環境介質(空氣、飲水、土壤或廢渣)中各種環境因素(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對健康的影響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相關理論知識;熟悉環境相關性疾病的病因學說理論、流行規律及其預防控制策略。
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熟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傳染病學、衛生統計學等相關學科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較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術,并用于實踐。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環境衛生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40周。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發現本地區環境衛生工作的主要問題,并獨立完成某一方面環境危害因素衛生監測;具有對環境衛生相關數據資料的收集、處理、分析、判斷和評價的能力;能熟練運用環境衛生標準及其衛生學依據;能開展與環境衛生有關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能進行公害病的調查、診斷、預防與控制;能正確處理環境污染突發事件和災害事件,并對相應事件作出分析。
(b)熟悉環境危害因素現場監測儀器的操作使用及監測結果的評價,如濕度、風速、溫度、照度、噪聲、空氣采樣等。
(c)具有協助上級醫師進行科室技術管理的能力,參與組織對基層的技術指導。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能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環境衛生信息資料收集與管理、環境危害因素衛生監測、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b)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2份。
(2)帶教
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對本專業初、中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做專題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有指導或帶教1名下級專業人員的能力和經歷。
(3)科研
能根據本專業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課題,完成課題設計,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擔任主管醫師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作出受到業內認可的大會報告。
(二)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全面掌握環境衛生學、環境流行病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化學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在環境衛生領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鉆研。
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傳染病學、衛生統計學等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能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對本專業的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專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本專業的工作實踐和研究中。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環境衛生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證足夠的時間深入基層和現場。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掌握本領域的發展方向,能發現本地區當前存在的主要環境衛生問題及提出解決方案,并能獨立進行科學預測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具有獨立制定環境衛生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的能力;具有對環境衛生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收集、處理、分析、判斷和評價的能力;能為社會和機構提供環境衛生的技術咨詢;能開展環境公害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進行主要環境危害因素的衛生監測和評價;具有對環境污染突發事件和災害事件采取應急措施和有效處理的能力。
(b)能指導下級醫師制定現場監測方案、操作現場監測儀器或采集現場樣品,并解決疑難技術問題。
(c)具有協助科室領導全面負責本專業技術管理工作能力,對基層起到較強的技術指導作用。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組織交付的日常工作。經常主持環境衛生監測、環境衛生評價、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環境公害病的調查診斷與鑒別診斷。
(b)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主持進行專題項目工作至少1項、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3份。
(2)帶教
有較強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具有對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為專業人員講授專題課不少于3次;有帶教下級醫師或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不少于1名的經歷。
(3)科研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需要提出研究課題或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寫出課題設計或實施意見,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或論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
第十五條 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
(一)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全面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微生物學、衛生毒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包括公共營養調查和監測的原理、內容和營養改善的措施,食源性疾病發生原因診斷和預防控制措施,食品生產過程衛生管理體系的原理、內容、工作步驟。
熟悉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熟悉食品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工藝學、內科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較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術,并用于實踐。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營養與食品衛生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40周。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識別和獨立處理食源性、營養不良及與其相關的慢性疾病的能力;能參與制定營養監測和干預項目、食源性疾病的預防控制等工作的中短期工作規劃、協調實施以及效果評價;能獨立開展食品衛生調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活動;能參與組織對人群營養、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用工具設備、食品洗消劑、食品從業人員、食品生產經營場所、保健食品、新資源食品等方面進行監測,并作出衛生學評價;能處理常見食物中毒、食物污染、特殊環境下營養疾病等突發事件的能力;能運用危險分析關鍵控制點的原理和方法,指導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進行衛生管理;能解決日常工作中出現的疑難技術問題。
(b)掌握規范的食品衛生采樣技術、食品衛生現場快速檢測技術和人體營養常用的現場測量技術。
(c)具有協助上級醫師進行科室技術管理的能力,參與組織對基層的技術指導。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營養調查或監測、食品衛生信息收集與管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衛生監測、食品衛生質量衛生學評價。
(b)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2份。
(2)帶教
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對本專業初、中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做專題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有指導或帶教1名下級專業人員的能力和經歷。
(3)科研
能根據本專業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課題,完成課題設計,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擔任主管醫師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作出受到業內人士認可的大會報告。
(二)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全面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微生物學、衛生毒理學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在營養與食品衛生領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鉆研。
掌握悉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掌握食品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工藝學、內科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能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對本專業的某一領域有深入研究和專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本專業的工作實踐和研究中。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營養與食品衛生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證足夠的時間深入基層和現場。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獨立診斷與鑒別診斷食源性疾病、營養不良病及與其相關的慢性疾病;能組織制定食物污染源調查、營養干預、食源性疾病的預防控制等中長期工作規劃,并組織實施和效果評價;能開展食品衛生調查以及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能組織對人群營養、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用工具設備、食品洗消劑、食品從業人員、食品生產經營場所、保健食品、新資源食品等方面進行監測,并根據衛生學評價結果提出改進措施;能組織處理各種食物中毒、食物污染、特殊環境下營養疾病等突發事件;能組織有關人員針對某一食品品種,進行食品危險分析、關鍵點控制方法學研究,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幫助食品企業提高衛生管理水平;能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疑難技術問題;能引進開發新的評價方法和標準。
(b)能指導下級醫師開展食品加工場所環境和食品加工設備、工具污染程度和食品包裝材料的采樣,指導進行食物中毒人員的調查處理。
(c)具有協助科室領導全面負責本專業技術管理工作能力,對基層起到較強的技術指導作用。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組織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主持營養監測或干預、食品衛生監測;能對所轄地區發生的重大食物中毒事故、食品污染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b)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主持進行專題項目工作至少1項、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3份。
(2)帶教
有較強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具有對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為專業人員講授專題課不少于3次;有帶教下級醫師或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不少于1名的經歷。
(3)科研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工作需要提出研究課題或疑難問題解決方案,并寫出課題設計或實施意見,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或論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
第十六條 學校衛生與兒少衛生專業
(一)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全面掌握兒少衛生學、兒童保健學、傳染病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兒童青少年生理、心理發育規律和特點,影響生長發育和青少年健康的有關因素;近視、齲齒、營養不良、貧血、脊柱彎曲等常見病的防治。
熟悉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熟悉兒科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行為學、心理學、教育學、傷害醫學、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較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實踐。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學校衛生與兒少衛生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從事本專業工作不少于40周。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進行學校衛生信息的收集和檔案管理;能進行青少年、學生常見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并進行相應的防治工作;能參與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中短期規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能承擔預防保健、因病缺課退學及死亡、學校生活環境、學習用具衛生質量等學生健康監測工作,并參與計劃制定、組織實施、結果分析的全過程;能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對危險行為進行干預;能獨立處理校內外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根據預防性衛生學參與對新建、改建、擴建校舍建設項目的評價。
(b)掌握現場衛生監測所需儀器、設備的操作及結果評價,如采光、照明、微小氣候、課桌椅等,掌握學生生長發育及常見病監測的方法。
(c)具有協助上級醫師進行科室技術管理的能力,參與組織對基層的技術指導。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學校衛生信息收集和檔案管理、學校衛生監測、針對性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b)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參加專題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2份。
(2)帶教
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對本專業初、中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做專題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有指導或帶教1名下級專業人員的能力和經歷。
(3)科研
能根據本專業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課題,完成課題設計,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擔任主管醫師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作出業內人士認可的大會報告。
(二)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全面掌握兒少衛生學、兒童保健學、傳染病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基礎上,對學校衛生和兒少衛生領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鉆研。
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口腔預防醫學、眼科學、傷害醫學等。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能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對本專業的某一領域有深入研究和專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本專業的工作實踐和研究中。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學校衛生與兒少衛生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從事本專業不少于35周,并保證足夠的時間深入基層和現場。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指導下級醫師對青少年、學生常見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并進行處理;能指導學校衛生工作中長期規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能組織對學生預防保健、因病缺課退學及死亡、學校生活環境、學習用具衛生質量等學生健康的監測工作;能負責計劃或規劃的制定、組織實施、結果分析等全過程工作;能組織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能組織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對新建、改建、擴建校舍等建設項目進行預防性衛生學評價并作出結論性意見;能解決學校衛生工作中的疑難問題。
(b)能指導下級醫師開展學生生長發育和現場衛生及常見病監測的效果評價,掌握學生常見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和方法。
(c)具有協助科室領導全面負責本專業技術管理能力,對基層起到較強的技術指導作用。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主持學校衛生監測,有針對性的開展衛生保健、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b)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主持進行專題項目工作至少1項、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3份。
(2)帶教
有較強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具有對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為專業人員講授專題課不少于3次;有帶教下級醫師或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不少于1名的經歷。
(3)科研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需要提出研究課題或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寫出課題設計或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或論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
第十七條 放射衛生專業
(一)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全面掌握電離輻射劑量學、放射生物學、放射毒理學、放射診斷學、放射腫瘤學、核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放射損傷(含放射性疾病)防治、放射衛生防護、放射衛生監督、職業病診斷與治療的基本原則。
熟悉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熟悉勞動衛生職業病學、衛生統計學、流行病學、衛生法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學等相關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熟悉常見放射性疾病有關的內科學、眼科學、神經科學等臨床醫學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較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實踐。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放射衛生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35周。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工作計劃,協調實施,組織效果評價并指導改進;能組織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健康培訓,并開展對公眾的健康教育活動;能進行放射性疾病的診斷與放射性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能較好解決放射性職業危害評價及放射損傷診治工作中較復雜疑難的問題,參與組織突發性放射衛生事件的調查及應急處理。
(b)掌握放射衛生人體檢測檢驗儀器的使用及結果評價,掌握放射性疾病診斷、鑒別診斷,掌握放射病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c)具有協助上級醫師進行科室技術管理的能力,參與組織對基層的技術指導。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健康教育活動、放射衛生學評價。
(b)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2份。
(2)帶教
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對本專業初、中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做專題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有指導或帶教1名下級專業員的能力和經歷。
(3)科研
能根據本專業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課題,完成課題設計,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擔任主管醫師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作出受到業內人士認可的大會報告。
(二)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全面掌握電離輻射劑量學、放射生物學、放射毒理學、放射診斷學、放射腫瘤學、核醫學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在放射衛生領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鉆研。
掌握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掌握衛生統計學、流行病學、衛生法學、健康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放射疾病有關的內科學、眼科學、神經科學等臨床醫學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能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對本專業的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專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本專業的工作實踐和研究中。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放射衛生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30周。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工作中長期規劃,并組織實施和進行效果評價;能對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和健康體檢結果提出意見并組織改進;能對放射工作場所防護設施的設計、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放射性相關產品的放射衛生評價,提出結論性意見;能組織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健康培訓,并開展對公眾的健康教育活動;能正確地解決本專業工作中復雜疑難的問題,組織對突發性放射衛生事件的調查及應急處理。
(b)能指導下級醫師使用放射衛生的人體檢測檢驗儀器,掌握放射性疾病診斷、鑒別診斷技能,掌握放射病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c)具有協助科室領導全面負責本專業技術管理工作能力,對基層起到較強的技術指導作用。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主持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健康教育、放射衛生學評價和放射性疾病的診斷或鑒別診斷工作。
(b)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主持進行專題項目工作至少1項,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3份。
(2)帶教
有較強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具有對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為專業人員講授專題課不少于3次;有帶教下級醫師或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不少于1名的經歷。
(3)科研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需要提出研究課題或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寫出課題設計或實施意見,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或論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