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條 寄生蟲病控制專業
(一)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掌握寄生蟲病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包括常見寄生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機理和常見寄生蟲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現場預防控制對策與措施,媒介或中間宿主的生物防制,了解罕見或新寄生蟲及寄生蟲病的基本防治知識。
熟悉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熟悉寄生蟲病原學、免疫病理學、形態生物學、衛生經濟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免疫學、藥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較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實踐。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寄生蟲病預防控制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40周。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協助處理突發性的事件,制定暴發流行、群體急性感染的控制措施;能參與制定本地區寄生蟲病的防治規劃及相應對策;對少見寄生蟲病能正確診斷和鑒別診斷;掌握常用抗寄生蟲藥物的使用方法和毒副反應。
(b)掌握寄生蟲病病原診斷常用技術的判斷標準,如糞檢技術、血檢技術、痰檢技術等;掌握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常用免疫診斷技術的判斷標準,如皮試、ELISA.、IFA.等;掌握常見寄生蟲傳播媒介(或中間宿主)的調查方法與鑒別分類技術;熟悉流行病學調查方法、計算機處理調查數據及常用統計分析方法。
(c)具有協助上級醫師進行科室技術管理的能力,參與組織對基層的技術指導。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現場寄生蟲病流行病學(包括媒介或中間宿主)調查,病原學或免疫診斷、媒介(或中間宿主)調查或鑒別、撰寫疫情情況報告。
(b)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2 份。
(2)帶教
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對本專業初、中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做專題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有指導或帶教1名下級專業人員的能力和經歷。
(3)科研
能根據本專業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課題,完成課題設計,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擔任主管醫師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作出受到業內人士認可的大會報告。
(二)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全面掌握寄生蟲病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對寄生蟲病領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鉆研。
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掌握寄生蟲病原學、免疫病理學、形態生物學、衛生經濟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免疫學、藥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能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對本專業的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專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本專業的工作實踐和研究中。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寄生蟲病預防控制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證足夠的時間深入基層和現場。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本地區或主持制定全國寄生蟲病的防治規劃及防治對策;能主持處理寄生蟲病的暴發流行、群體急性感染等突發性事件;能組織罕見或疑難寄生蟲病會診;掌握各種抗寄生蟲藥物的使用方法和毒副反應。
(b)能應用不同檢測方法監測本地區疫情,并分析流行趨勢。能指導下級醫師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
(c)具有協助科室領導全面負責本專業技術管理的能力,對基層起到較強的專業技術指導作用。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主持本地區寄生蟲病防治規劃或策略的制定、寄生蟲病的專題流行學調查、爆發疫情調查處理等工作。
(b)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主持進行專題項目工作至少1項,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3份。
(2)帶教
有較強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具有對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帶教能力;每年為專業人員講授專題課不少于3次;有帶教下級醫師或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至少1名的經歷。
(3)科研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需要提出研究課題或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案,并寫出課題設計或實施意見、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或論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
第二十三條 兒童保健專業
(一)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全面掌握兒童保健學、兒科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社會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兒童保健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要求,制定兒童健康促進措施的基本原則、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基本內容,兒童保健及兒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及處理原則。
熟悉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熟悉醫學遺傳學、醫學心理學、行為學、衛生經濟學等有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較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實踐。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兒童保健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40周。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參與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中短期工作規劃、協調實施、進行效果評價;能獨立開展兒童保健專科門診,解決保健門診或病房的較復雜問題;能較全面系統地開展兒童保健咨詢,參與組織面向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動;能完成兒童保健調查、監測、干預項目的設計、組織實施和分析評價。
(b)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運用兒童生長發育評價等技術的能力。
(c)具有協助上級醫師進行科室技術管理的能力,參與組織對基層的技術指導。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保健門診、保健管理、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調研監測、質量評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b)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2份。
(2)帶教
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對本專業初、中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做專題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有指導或帶教1名下級專業人員的能力和經歷。
(3)科研
能根據本專業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課題,完成課題設計,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擔任主管醫師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作出受到業內人士認可的大會報告。
(二)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全面掌握兒童保健學、兒科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對兒童保健領域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鉆研。
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掌握醫學遺傳學、心理學、行為學、醫學人口學、衛生經濟學、分子生物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能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對本專業的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專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本專業的工作實踐和研究中。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兒童保健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證足夠的時間深入基層和現場。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本地區兒童保健發展中長期規劃,并組織實施,完成全過程工作;能獨立設計專題監測、調查、干預工作,協調實施,對結果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對兒童的健康狀況、變化趨勢及主要影響因素作出結論性報告,并提出相應對策;具有獨立解決保健門診或病房復雜疑難問題的能力。
(b)掌握兒童保健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新技術,并熟悉較高難度專業儀器的診斷和治療技術。
(c)具有協助科室領導全面負責本專業技術管理工作能力,對基層起到, 較強, , 的專業技術指導作用。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保健專家門診,主持保健病房疑難病例、危重病例或死亡病例討論,以及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質量評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b)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主持進行專題項目工作至少1項,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3份。
(2)帶教
有較強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具有對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為專業人員講授專題課不少于3次;有帶教下級醫師或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不少于1名的經歷。
(3)科研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需要提出研究課題或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寫出課題設計或實施意見,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或論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
第二十四條 婦女保健專業
(一)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全面掌握婦女保健學、婦產科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社會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婦女保健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制定婦女健康促進措施的基本原則、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基本方法;生殖保健、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妊娠合并癥、計劃生育并發癥的診斷及處理原則。
熟悉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熟悉醫學遺傳學、醫學心理學、行為學、衛生經濟學等有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較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實踐。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婦女保健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40周。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參與制定中短期規劃、協調實施、進行效果評價;能獨立開展婦女保健專科門診,獨立解決保健門診或病房的較復雜問題;能較全面系統地開展婦女保健咨詢,參與組織面向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動;能完成婦女保健調查、監測、干預項目的設計,組織實施,分析評價。
(b)能指導下級醫師運用婦女保健與生殖保健診療等先進技術。
(c)具有協助上級醫師進行科室技術管理的能力,參與組織對基層的技術指導。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保健門診、保健管理、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調研監測、質量評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b)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2份。
(2)帶教
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對本專業初、中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做專題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有指導或帶教1名下級專業人員的能力和經歷。
(3)科研
能根據本專業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課題,完成課題設計,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擔任主管醫師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作出業內人士認可的大會報告。
(二)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全面掌握婦女保健學、婦產科學、女性生殖內分泌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對婦女保健領域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鉆研。
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掌握醫學遺傳學、心理學、行為學、醫學人口學、衛生經濟學、分子生物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能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對本專業的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專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本專業的工作實踐和研究中。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婦女保健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證足夠的時間深入基層和現場。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主持制定本地區婦女保健發展中長期規劃,并組織實施;能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并主持實施和評價的全過程工作;能獨立設計專題監測、調查、干預工作,協調實施,對結果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對生殖健康、婦女健康的狀況、變化趨勢及主要影響因素提出相應對策;具有獨立解決保健門診或病房復雜疑難問題的能力。
(b)掌握生殖健康、婦女保健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新技術,并熟悉較高難度專業儀器的診斷和治療技術。
(c)具有協助科室領導全面負責本專業技術管理工作能力,對基層起到較強的專業技術指導作用。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保健專家門診,主持保健病房疑難病例、危重病或死亡病例討論,組織進行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質量評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b)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主持進行專題項目工作至少1項,參加過專題項目工作不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3份。
(2)帶教
有較強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具有對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為專業人員講授專題課不少于3次;有帶教下級醫師或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至少1名的經歷。
(3)科研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需要提出研究課題或解決方案,并寫出課題設計或實施意見、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或論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五條 凡申請參加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價的人員,必須同時具備基本條件、申報條件和相應專業學科標準條件。
第二十六條 遵紀守法、恪守職業道德、年度與任期考核合格和完成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任務等要求,是申報相應級別專業技術資格的基本條件。
第二十七條 本標準條件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相關理論知識及學識水平,可通過考試或答辯等方式進行考查;從事專業工作能力應通過實際工作業績考核及答辯等方式進行考查。
第二十八條 各省、市、自治區可根據本條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并報衛生部備案后,組織實施。
第二十九條 本標準條件由人事部、衛生部按職責分工負責解釋。
, 較強的專業技術指導作用。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保健專家門診,主持保健病房疑難病例、危重病例或死亡病例討論,以及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質量評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b)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主持進行專題項目工作至少1項,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3份。
(2)帶教
有較強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具有對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為專業人員講授專題課不少于3次;有帶教下級醫師或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不少于1名的經歷。
(3)科研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需要提出研究課題或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寫出課題設計或實施意見,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或論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
第二十四條 婦女保健專業
(一)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全面掌握婦女保健學、婦產科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社會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婦女保健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制定婦女健康促進措施的基本原則、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基本方法;生殖保健、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妊娠合并癥、計劃生育并發癥的診斷及處理原則。
熟悉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熟悉醫學遺傳學、醫學心理學、行為學、衛生經濟學等有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較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實踐。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婦女保健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40周。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參與制定中短期規劃、協調實施、進行效果評價;能獨立開展婦女保健專科門診,獨立解決保健門診或病房的較復雜問題;能較全面系統地開展婦女保健咨詢,參與組織面向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動;能完成婦女保健調查、監測、干預項目的設計,組織實施,分析評價。
(b)能指導下級醫師運用婦女保健與生殖保健診療等先進技術。
(c)具有協助上級醫師進行科室技術管理的能力,參與組織對基層的技術指導。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保健門診、保健管理、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調研監測、質量評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b)擔任主管醫師期間,參加專題項目工作不少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2份。
(2)帶教
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對本專業初、中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做專題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有指導或帶教1名下級專業人員的能力和經歷。
(3)科研
能根據本專業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課題,完成課題設計,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擔任主管醫師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作出業內人士認可的大會報告。
(二)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全面掌握婦女保健學、婦產科學、女性生殖內分泌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對婦女保健領域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鉆研。
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
(2)相關理論知識
掌握醫學遺傳學、心理學、行為學、醫學人口學、衛生經濟學、分子生物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
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3)學識水平
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外文期刊,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能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對本專業的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專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本專業的工作實踐和研究中。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婦女保健工作
a.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平均每年參加本專業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證足夠的時間深入基層和現場。
b.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a)能主持制定本地區婦女保健發展中長期規劃,并組織實施;能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并主持實施和評價的全過程工作;能獨立設計專題監測、調查、干預工作,協調實施,對結果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對生殖健康、婦女健康的狀況、變化趨勢及主要影響因素提出相應對策;具有獨立解決保健門診或病房復雜疑難問題的能力。
(b)掌握生殖健康、婦女保健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新技術,并熟悉較高難度專業儀器的診斷和治療技術。
(c)具有協助科室領導全面負責本專業技術管理工作能力,對基層起到較強的專業技術指導作用。
c.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a)圓滿完成單位交給的日常技術工作。經常參加保健專家門診,主持保健病房疑難病例、危重病或死亡病例討論,組織進行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質量評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b)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主持進行專題項目工作至少1項,參加過專題項目工作不于2項,并撰寫書面專題工作總結報告3份。
(2)帶教
有較強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具有對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員的帶教能力;每年為專業人員講授專題課不少于3次;有帶教下級醫師或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至少1名的經歷。
(3)科研
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需要提出研究課題或解決方案,并寫出課題設計或實施意見、組織實施、撰寫總結報告或論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五條 凡申請參加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價的人員,必須同時具備基本條件、申報條件和相應專業學科標準條件。
第二十六條 遵紀守法、恪守職業道德、年度與任期考核合格和完成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任務等要求,是申報相應級別專業技術資格的基本條件。
第二十七條 本標準條件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相關理論知識及學識水平,可通過考試或答辯等方式進行考查;從事專業工作能力應通過實際工作業績考核及答辯等方式進行考查。
第二十八條 各省、市、自治區可根據本條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并報衛生部備案后,組織實施。
第二十九條 本標準條件由人事部、衛生部按職責分工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