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馬棘)一味藥, 野籃子, 山綠豆, 山皂角, 狼牙草.豆科
【植物形態】:落葉小灌木.全株被有丁字著生的白色柔毛, 高60~90cm(厘米), 深紫色; 新枝綠色帶紫色, 多分枝.葉互生, 奇數羽狀復葉, 長約50厘米, 基部關節膨大, 具小葉9~11片, 小葉具短柄, 頂端小葉柄較長; 小葉片倒卵形或長橢圓形, 長1~1.5cm(厘米), 基部闊楔形, 先端有微凹, 全緣, 表面暗綠色, 背面淡綠色, 兩面被平貼的丁字軟毛, 花紅紫色或白色, 蝶形, 腋生總狀花序, 長4~5cm(厘米), 苞片脫落; 萼管鐘狀, 具5齒裂; 旗瓣倒卵圓形, 雄蕊10枚, 兩體, 子房上位, 1室, 扁長形, 無毛.莢果圓柱形, 黃褐色.
【生態分布】:產我國山西至中部、南部及西南各省, 多生于山坡灌叢、竹林及疏林中.
【藥用部分】:全株入藥, 9~10月采收.
【作用功效】:性味苦、澀、溫, 無毒.治癢子, 小兒食積飽脹, 涼寒咳嗽, 食停及痔瘡.
【用量用法】:5錢~1兩, 水煎或燉肉服.
★ 草藥圖片:馬棘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