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楓春樹, 路路通, 攝攝, 雞楓樹, 白膠香, 三角楓, 金縷梅科
【植物形態】:落葉大喬木, 高可達40米.葉互生, 有長柄, 掌狀三裂, 裂片卵狀三角形, 銳尖頭, 邊緣有細鋸齒, 葉片卵圓形, 長寬均7~8cm(厘米)左右, 兩面無毛, 秋時微帶紅色.花單性, 雄花成頭狀, 聚集成總狀花序, 雌花成球形頭狀花序, 花無花被; 雄花的雄蕊數目不定, 與小鱗片混生, 雌花基部有4~5個刺狀鱗片, 子房上位, 2室.果實由很多蒴果集合成球形復果, 徑約25cm(厘米), 蒴果有宿存細長柱頭.種子橢圓形, 有翅.
【生態分布】:產我國北至河南, 南至閩廣、臺灣, 沿長江自東而西至西南諸省.多生于向陽山坡林邊, 村落附近.
【藥用部分】:12~1月采果實, 5~6月采葉、莖干樹脂入藥.
【作用功效】:果實性味辛、澀、平.為鎮痛及通經, 利尿藥.用于遍身痹痛, 經絡拘攣, 月經不調, 小便不通等.燒灰外用于濕癬, 痔漏等.樹脂性味辛、苦、平, 無毒.治吐血、咯血, 又活血, 生肌, 止痛, 解毒, 并可為化膿性癰疽的內服藥.樹皮能下水氣.根葉治癰疽已潰, 浮腫, 齒痛.
【用量用法】:果實3~6錢(孕婦忌用); 根、葉5錢~1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