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下肢骨的連結(joints of free lower limb)
主要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即距小腿關節)。其中尚有足關節,它包括踝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間關節、跖趾關節和趾骨間關節。
髖關節(hip joint)組成:由股骨頭與髖臼構成特點:①髖臼周緣由纖維軟骨構成的髖臼唇,以加深髖臼的深度,可容納股骨頭的2/3.②關節囊堅韌,上方附于髖臼唇周緣,下方前面到達兩轉子之間的線上,后面附于股骨頸的中部。股骨頸前面全部在關節囊內,但股骨頸后面的外1/3在囊外,臨床上股骨頸骨折有囊內、外之分。③關節囊后下部較薄弱,所以骨頭容易向后下方脫位。④關節囊內有股骨頭韌帶,連于關節窩與股骨頭之間,韌帶中含有滋養股骨頭的血管。髖關節的運動與肩關節類似。
運動:在冠狀軸上可作屈和伸運動;在矢狀軸上作內收和外展運動;在垂直軸上作旋內和旋外運動;還可作環轉運動。
因受髖臼的限制,髖關節的運動范圍較肩關節小。
膝關節(knee joint)
組成: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和髕骨共同構成。
特點:①為人體內最大、最復雜的關節。②關節囊廣闊松弛,各部厚薄不一。關節囊前壁不完整由附著于股四頭肌腱的髕骨和髕韌帶填補。囊的兩側壁有韌帶加強,外側為腓側副韌帶,內側為脛側副韌帶.③關節囊內有前、后交叉韌帶,前、后交叉韌帶牢固的連接于股骨和脛骨之間,前交叉韌帶于伸膝時最緊張,防止脛骨前移;后交叉韌帶于屈膝時最緊張,防止脛骨后移.④關節囊內有半月板,是位于股骨與脛骨關節面之間的兩個纖維軟骨板,周緣厚而內緣薄,下面平而上面凹陷。內側半月板較大,呈“C”形,其外緣與脛骨側副韌帶緊密相連。外側半月板較小,近似“0”形。半月板加深了關節窩的深度,從而加強了膝關節的穩固性,同時在跳躍和劇烈運動時可起緩沖作用。⑤關節囊的滑膜層附著各關節軟骨的周緣。在髕骨下方中線的兩旁,滑膜層向關節腔內突成一對翼狀襞,襞內充以脂肪組織,充填關節內的空隙。⑥在膝關節的周圍,特別是在肌腱附著處有許多滑膜,有的并與關節腔相通,如髕上囊,囊內充滿滑液,可減少肌腱與骨的摩擦。滑膜囊常因外傷而發生滑膜囊炎或囊腫.運動:膝關節的運動主要是圍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在屈膝狀態下,又可作旋內和旋外運動。
踝關節組成:由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上部的關節面構成.特點:關節囊前、后壁較薄,兩側有韌帶增強。在內側為內側韌帶(又名三角韌帶),至內踝開始,呈扇形向下展開,附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在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它們都至外踝開始,分別向前、向下、向后,附著于距骨和跟骨。
運動:踝關節可作背屈(伸)和跖屈(伸)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