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l8歲患者,左上臂近端疼痛、腫脹1月,就診拍x線片顯示:左肱骨上段膨脹性囊狀透亮區,邊界清,內有骨性間隔將囊腔分成蜂窩狀。最可能的診斷是
A.骨囊腫
B.骨纖維異樣增殖癥
C.動脈瘤樣骨囊腫
D.內生性軟骨瘤
E.骨肉瘤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C.
動脈瘤樣骨囊腫:X線表現為長管狀骨干骺端處有膨脹性溶骨破壞,向骨外突出,皮質骨殼變薄,呈單氣球狀的局限透亮區,邊界清楚,邊緣有狹窄的硬化帶,可有粗細不規則的分隔,成蜂窩狀,即柵欄狀。
骨肉瘤:腫瘤呈浸潤性破壞,過界不清并有皮質破壞及骨膜反應。
軟骨肉瘤:骨內溶骨性腫瘤,可引起周圍骨皮質膨脹、變薄,但一般不發生皮質穿破。常表現為密度減低的陰影,病灶中有斑點或塊狀鈣化。
骨巨細胞瘤:偏心性溶骨破壞,無反應性新骨生成,病變部骨皮質變薄,呈肥皂泡狀改變(注:近年發現此并非骨巨細胞瘤的特征性改變),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骨軟骨瘤:長管狀骨干骺端表面骨性隆起,由骨皮質及骨松質所組成,可為有蒂或無蒂。
骨瘤:顱骨骨瘤表現為局限性、彌漫性密度增高及邊緣清晰的成熟骨塊,與骨相連。長骨骨瘤表現為骨局限性隆起,無軟骨帽。
女,35歲,體重50kg,汽油火焰燒傷,Ⅱ度燒傷面積73%,第一個24小時補液總量為?
A.5500ml?
B.6500ml?
C.7500ml?
D.8500ml?
E.9500ml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C?
第一個24小時補液量=50×73×1.5+2000=7475ml?第一個24小時內 每1%面積、公斤體重補液量(為額外丟失):成人1.5ml 兒童1.8ml 嬰兒2.0ml ;晶體液:膠體液 中、重度2:1,特重 1:1 ;基礎需水量:成人2000ml;兒童60——80ml/kg;嬰兒100ml/kg.第二個24小時內每1%面積、公斤體重補液量(為額外丟失)是第一個24小時的1/2,其余同。
患者女性,49歲。頸肩痛5年余。出現四肢麻木,無力半年,行走時步態不穩,查體見雙手尺側以下皮膚感覺減退,雙下肢肌張力增高,肌力Ⅲ一Ⅳ級,x線片見頸椎骨質明顯退行性改變,其診斷可能為
A.頸椎增生
B.神經根型頸椎病
C.脊髓型頸椎病
D.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E.椎管內腫瘤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C
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癥狀繁多,有感覺,運動。交感神經。血管受累的多種表現,基本可歸納為:
a.錐體束受壓或脊髓前動脈痙攣缺血癥:下肢無力。沉重,步態笨拙,顫抖,腳尖不能離地,易摔到,肢體肌肉抽動,晚期可出現痙攣性癱瘓;
b.由于脊髓的脊髓丘腦束受累,造成肢體麻木。一般先出現下肢麻木,以后逐漸向上發展。
c.共濟癥狀;站力不穩,步態蹣跚,震動感及位置覺障礙,閉目行走時左右搖擺,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陽性。
d.植物神經及括約肌功能障礙:癱瘓或麻木的肢體怕冷,酸脹,血運障礙,浮腫等,起初可有尿急,排尿不盡。嚴重者可發展成為尿潴留,大便無力。便秘和失控現象。
另外,此病的體征可表現為:
a.四肢不完全性癱瘓。(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軀體可有明顯的感覺障礙平面.
b.林米特氏征陽性(患者直立,屈頸或伸頸片刻即可出現上肢過電樣麻木,并沿軀干向下放射到小腿及足部,即為陽性)。此法是檢查頸脊髓受壓的重要體征。
c.反射:淺反射(腹壁反射,提睪反射,提肛反射等)消失,深反射(肱二。三頭肌腱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亢進,病理反射(霍夫曼,巴彬斯基等征)陽性。
綜合以上知識,根據題干,可選出答案C為本題的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