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練習試題及答案(1)
1.男性,43歲,雙側股骨干骨折3小時,體溫36.5℃,脈搏細弱,血壓60/40mmHg,四肢冰冷,無尿。首先考慮的診斷是
A.高排低阻型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中度休克 D.重度休克 E.輕度休克
【答案】D
【解析】按照休克的發病過程可分為休克早期、休克中期、休克晚期。1、休克早期:相當于微循環收縮期,持續時間較短。由于機體對有效循環血容量的減少早期有相應的代償能力,病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交感-腎上腺軸興奮。表現為精神緊張、興奮或煩躁不安、皮膚蒼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脈壓差小、呼吸加快、尿量減少等。此時,如處理及時、適當,休克可較快得到糾正。否則,病情繼續發展,進入休克中期。2、休克中期:表現為:病人神情淡漠;反應遲鈍,甚至可出現意識模糊或昏迷;出冷汗、口唇肢端發紺;脈搏細速、血壓進行性下降。嚴重時,全身皮膚、粘膜明顯發紺,四肢厥冷,脈搏摸不清、血壓測不出,尿少甚至無尿。3、休克晚期:相當于微循環衰竭期,典型表現為無脈、無尿、無血壓癥狀。若皮膚、粘膜出現瘀斑或消化道出血,提示病情已發展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階段。若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脈速、煩躁、發紺,雖給一般的吸氧而不能改善呼吸狀態,應考慮并發呼吸窘迫綜合征。
2.懷疑肺癌的病人應首選哪項檢查
A.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B.痰脫落細胞檢查
C.胸部X線檢查
D.經皮肺穿E.剖胸探查術
【答案】C
【解析】胸部X線檢查是發現肺癌的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對鑒別診斷、判定類型、選擇療法、觀察病情變化、判定預后均有重要價值。方法包括胸透、攝胸片、斷層攝影、支氣管或 血管造影、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磁共振(MRI)等。痰脫落細胞檢查是診斷肺癌簡 便易行的有效方法。要求標本新鮮,反復送檢,一般須4~6次以上,陽性率可達80%左右。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最適宜中心型肺癌的檢查診斷,可直接觀察到癌腫位于支氣管腔內的部位、形態、大小,并可進行病理細胞學診斷。
3.關于術后發熱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一般升高幅度在1.0℃左右
B.常見的原因有感染、致熱原、脫水等
C.術后24小時內發熱,常常由于代謝性或內分泌異常、低血壓、肺不張和輸血反應
D.術后3~6日的發熱,一般為感染所致
E.發熱后要緊急應用退熱藥物
【答案】E
【解析】發熱可能是術后最常見的癥狀,可能的原因是感染、致熱原、脫水等。術后24小 時以內發熱,常常是由于代謝性或內分泌異常、低血壓、肺不張和輸血反應。術后3~6日 的發熱,要警惕感染的可能。一般要慎重應用退熱藥,防止掩蓋病因。應用退熱藥物或物理 降溫法對癥處理外,更重要的是應從病史和術后不同階段可能引起發熱原因的規律進行分 析,可進行如胸部X線片、創口分泌液的涂片和培養、血培養、尿液檢查等,明確診斷并 作針對性治療。
4.外科治療門靜脈高壓癥最主要的目的是
A.減輕肝性腦病 B.糾正血小板減少 C.預防腹水并發感染
D.防治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 E.治療頑固性腹水
【答案】D
【解析】無嚴重并發癥的門靜脈高壓癥,由內科治療。外科治療的重點是搶救和防止上消化道大出血、消除巨脾和脾功能亢進。
5.骨折的早期并發癥是
A.骨筋膜室綜合征 B.關節僵硬 C.骨化性肌炎
D.創傷性關節炎 E.缺血性骨壞死
【答案】A
【題解】骨折的早期并發癥有休克、脂肪栓塞綜合征、重要內臟器官損傷、重要周圍組織(血 管神經)損傷、骨筋膜室綜合征等;晚期并發癥有墜積性肺炎、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感 染、骨化性肌炎、創傷性關節炎、關節僵硬、急性骨萎縮、缺血性骨壞死、缺血性肌痙攣等。
6.手術中輸血過程發現手術野滲血不止和低血壓時最可能的并發癥是?
A.酸堿及電解質失衡 B.心力衰竭 C.細菌污染 D.溶血反應 E.發熱反應
【答案】D
【題解】通常輸血約20ml后,病人即感心前區壓迫感,腰背劇痛,出現呼吸急促、寒戰高 熱、休克及血紅蛋白尿等,麻醉中的手術病人則表現為輸血后創面廣泛滲血和血壓下降。
7.評價外科病人的營養狀態,最簡單而實用的指標是
A.近期體重下降程度和三頭肌皮褶厚度
B.血清轉鐵蛋白和視黃醇結合蛋白
C.握力和三頭肌皮褶厚度
D.近期體重下降程度和血漿白蛋白水平。
E.氮平衡試驗
【答案】D
【題解】以上選項均為外科病人營養狀況的評價指標,其中近期體重下降程度和血漿白蛋白 水平最簡單而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