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外科主治醫師全真模擬習題及答案五
1.8歲男孩,右肘關節外傷,當地拍X線片診斷肱骨髁上骨折,經兩次手法復位未成功,來院時為傷后48小時,查體右肘關節半屈位,腫脹較重,壓痛明顯,手指活動障礙,橈動脈搏動弱,手指涼,麻木,應診斷為肱骨髁上骨折合并【C】
A.廣泛軟組織挫傷
B.主要靜脈損傷
C.肱動脈損傷
D.肌肉斷裂傷
E.正中、尺、橈神經損傷
【思路解析】:肱骨髁上骨折常合并肱動、靜脈和正中神經損傷,該患橈動脈搏動弱,手指涼,麻木,提示動脈血供不良,考慮肱動脈損傷引起。
2.股骨轉子間骨折與股骨頸骨折臨床主要不同點是【E】
A.肢體明顯短縮
B.功能嚴重喪失
C.腫脹不明顯
D.骨摩擦音,骨擦感不明顯
E.遠折骨折段處于極度外旋位
【思路解析】:股骨轉子間骨折與股骨頸骨折相似的是局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短縮畸形;不同的是遠段處于90°外旋位。
3.關于腸道喂養,正確的是【A】
A.休克期就開始給病人進行腸道喂養
B.在休克期過后
C.在燒傷后機體代謝亢進期
D.休克期即補充足量高營養膳食
E.休克期補充高張葡萄糖
【思路解析】:早期腸道喂養不但能增加腸黏膜的血液灌注,維持其屏障及免疫功能,還能有效地防止細菌毒素移位,降低燒傷后高代謝狀態。盡早給病人實施胃腸營養,甚至休克期就開始給病人進行腸道喂養。其目的不在于補充足量營養,所以高營養膳食、高張葡萄糖不必要。
4.關于燒傷焦痂切開減張,正確的是【A】
A.只要確定為環形深度燒傷,應該盡早切開減張,愈早愈好
B.非環匝形創面,無需行焦痂切開減張
C.燒傷焦痂切開減張,切口范圍和切口深度在焦痂范圍內進行,以免造成新的損傷
D.手術必須在良好的麻醉下進行
E.只要不出現血管、神經壓迫癥狀,盡管為環形深度燒傷,也不用行焦痂切開減張
【思路解析】:只要確定為環形深度燒傷,應該盡早切開減張,愈早愈好,切忌等待直至血管、神經壓迫癥狀出現。無需麻醉,切口范圍需超過深度創面邊界,切口深度達深筋膜層甚至肌層。切口避開主要神經血管。非環匝形創面,為避免畸形發生,也需行焦痂切開減張。
5.關于燒傷創面膿毒癥,錯誤的是【E】
A.由于創面感染的細菌及其毒素所誘發
B.痂下組織中細菌數量一般超過105cfu/g
C.創面感染向鄰近正常組織或深部未燒傷組織侵襲
D.血培養多為陰性
E.全身癥狀無
【思路解析】:燒傷創面膿毒癥由于創面感染的細菌及其毒素所誘發,痂下組織中細菌數量一般超過105cfu/g,并向鄰近正常組織或深部未燒傷組織侵襲,具有全身膿毒癥癥狀,但血培養多為陰性。
6.最容易引起骨折不連接的移位是【C】
A.成角移位中國衛生人才網
B.側方移位
C.分離移位
D.旋轉移位
E.嵌插移位
【思路解析】:分離移位是兩骨折端間隙過大造成的,骨痂生長緩慢,最容易引起骨不連。
7.關于燒傷休克期血壓變化【D】
A.休克早期,收縮壓先升高
B.休克早期,舒張壓先降低
C.休克早期,收縮壓先降低
D.休克早期,舒張壓先升高
E.休克早期,舒張壓和收縮壓同時降低
【思路解析】:休克早期,由于代償性血管收縮,舒張壓升高,使脈壓差變小,伴隨代償失調,血壓即開始下降。燒傷休克血壓變化特點是收縮壓下降常繼發于脈壓差減小之后。
8.燒傷休克最主要的原因【C】
A.燒傷組織的滲透壓增高,加重組織水腫
B.細胞膜功能受損,細胞外液進人細胞內
C.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循環液滲出至細胞間質
D.傷后低蛋白血癥,循環內液體滲出至組織間隙內
E.燒傷創面大量滲液
【思路解析】:大面積燒傷后體液滲出的原因較復雜,但其基本原因是微循環障礙、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1.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循環液滲出至細胞間質(最主要原因)。2.燒傷組織的滲透壓增高,加重組織水腫。3.細胞膜功能受損,細胞外液進人細胞內。4.傷后低蛋白血癥,循環內液體滲出至組織間隙內。
9.骨折臨床愈合后,骨痂的改造塑形,決定于【B】
A.外固定的牢固性
B.肢體活動和負重所形成的應力
C.局部血液供應情況
D.骨痂的多少
E.是否配合治療
【思路解析】:骨折臨床愈合后,骨痂改造塑形期(兒童1y,成人2~3y)骨折端壞死部分經破骨細胞清除后,由成骨細胞形成新骨,原始骨痂循Wolfe定律使應力軸線外骨痂被清除,軸線內骨痂不斷改造,最后排列成板層骨。
10.膝關節疾病與有關試驗中,下列哪項是錯誤的【B】
A.浮髕試驗(+):膝關節積液
B.前抽屜試驗(+),后交叉韌帶斷裂
C.后抽屜試驗(+):后交叉韌帶斷裂
D.麥氏(McMurray)試驗(+):半月板損傷
E.髕骨摩擦試驗(+):髕骨軟骨軟化癥
【思路解析】:前抽屜試驗陽性為前交叉韌帶斷裂所致,提示膝關節前直向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