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下端骨折是骨外主治醫師考試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把橈骨下端骨折的復習資料整理如下,請參考:
(一)解剖
橈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橈骨下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骨折。該處是松質骨與密質骨交接部位,為解剖薄弱處。橈骨下端關節面呈由背側向掌側、由橈側向尺側的凹面,分別形成掌傾角(10°~15°)和尺傾角(20°~25°)。
(二)分類、臨床表現
多為間接暴力引起。根據受傷機制不同,可發生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多為腕關節處于背伸位、前臂旋前、手掌著地時受傷,骨折遠端向橈、背側移位,近端向掌側移位。傷后局部疼痛、腫脹,可出現典型畸形姿勢,即側面看呈銀叉樣畸形,正面看呈槍刺樣畸形。檢查局部壓痛明顯,腕關節活動受限。X線片可見骨折遠端向橈、背側移位,近端向掌側移位。可同時伴有橈尺遠側關節脫位。
治療以手法復位外固定為主,極少需要手術治療。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或反Colles骨折):
少見,常由于跌倒時,腕關節屈曲,手背著地受傷引起。近折端向背側移位,遠折端向掌側、橈側移位,與伸直型骨折移位相反。受傷后腕部下垂,腫脹,腕背側皮下瘀斑,腕部活動受限,即部壓痛明顯。X線可明確診斷。
治療主要采用手法復位外固定。
3.橈骨遠端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Barton骨折):橈骨遠端骨折的一種特殊類。
在跌倒時腕關節處于背伸位、前臂旋前、手掌著地,引起橈骨遠端關節面背側發生骨折,腕關節面隨之向背側移位;臨床表現與Colles骨折相似。
在跌倒時腕關節屈曲、手背著地,引起橈骨遠端關節面掌側發生骨折,腕關節隨之向掌側移位。
X線片可明確診斷,治療以手法復位外固定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