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頭半脫位是骨外主治醫師考試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橈骨頭半脫位的復習資料整理如下,請參考:
橈骨頭半脫位是小兒多見的日常損傷,俗稱牽拉肘。多發生在5歲以內,以2-3歲最常見。小兒的橈骨頭未發育好,橈骨環狀關韌帶僅為一片薄弱的纖維膜,前臂被提拉時,橈骨頭向遠端滑動,回復原位時,環狀韌帶的上半部來不及退縮,被卡壓在肱橈關節內,形成橈骨頭半脫位。隨著橈骨頭和環狀韌帶的發育完善,不會再發生橈骨頭半脫位。
(一)臨床表現與診斷
上肢被牽拉病史,患兒受傷后,因疼痛而哭鬧,并且不讓觸動患部,不肯使用患肢,特別是舉起前臂。檢查發現前臂多呈旋前位,略屈曲;橈骨頭處可有壓痛,但無腫脹和畸形;肘關節活動受限,如能合作,可發現旋后受限明顯。X線檢查無陽性發現。
診斷主要依靠牽拉病史、癥狀和體征。無牽拉病史,一般不考慮橈骨頭半脫位。
(二)治療
手法復位多能成功。多采用旋轉法,復位成功時常能感到輕微的彈響,而且疼痛消除,患兒能停止哭鬧,并可抬起前臂用手持物。有時橈骨頭半脫位時間長,復位后癥狀并不能立刻消除,需觀察一段時間后才能明確復位是否成功。復位后不必固定,但不可再暴力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