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典型抽搐狀態,不伴其他陽性神經體征,一般診斷不難。應常規進行腦電圖、肌電圖檢查,必要時還應進行乳突、顱骨X線攝片,頭顱CT及MRI檢查,以排除乳突及顱骨疾患。用電刺激患側眶上神經,患側眼輪匝肌及其他面神經支配的肌肉同步發生收縮是其特點。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單側眶上神經,僅引起單側眶上神經支配的眼輪匝肌收縮。
Jannetta提出,面神經出橋腦根處(REZ)被走行的小動脈壓迫,是構成面肌痙攣的主要誘因,這些血管有小腦前下和后下動脈,也有曲張的粗大靜脈。人到中年以后,這些正常和神經交叉壓迫的血管開始硬化,血壓升高,長期壓迫神經可引起脫髓鞘變性,使神經軸索間發生串電現象,興奮由傳出而變成傳入,可有大量異常電位蓄積和發放,可引起面肌痙攣發作。此論點還可用以解釋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的病因。但近年來也有不少學者持否定意見,因為有很多人面神經被血管壓迫并不發生面肌痙攣,而面肌痙攣病人有20%~30%查不到神經受血管壓迫。作者等近年曾對30例病人進行血清和腦脊液微量素測定,發現所有病人血清內鈣、鎂離子均明顯減少,可見血管壓迫性神經脫髓鞘,必須在鈣、鎂離子減少的環境中才能激惹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