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學內科主治醫師輔導 輸血并發癥
1. 一旦出現輸血反應應立即查:血培養,溶血檢查(包括Coombs、血型及交叉配血等)
2. 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
受者體內存在抗紅細胞抗體,導致輸入體內的紅細胞溶解。通常因書寫或記錄錯誤導致ABO血型不合。輸血早期即可出現發熱、低血壓
,其他有寒戰、腰痛、呼吸困難等
立即停止輸血,有時輸入30ml即可致命
穩定血流動力學,必要時提供腎臟支持如透析等
輸液、速尿利尿;碳酸氫鈉堿化尿液,預防腎功能不全
監測血K、CK
3. 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
由非補體結合的IgG介導的免疫相關性血管外溶血。理論上講,在行交叉配血篩查時可發現易感病人。臨床表現包括:輸血后2天到2周
出現發熱、黃疸、貧血等
4. 過敏反應
不同于急性溶血反應。該過敏反應不是由IgE介導,而是由過敏毒素的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所致。癥狀與普通過敏類似,在輸血早期出
現,可出現喉頭水腫
處理:
停止輸血
用腎上腺素和糖皮質激素,抗過敏藥
如果再次輸注血制品,需洗滌后輸注,要避免輸注FFP
5. 細菌污染
內毒素血癥:在輸血4h內出現高熱、休克
由于血小板在室溫下保存,因此比其他血制品更容易發生細菌污染
6. 急性肺損傷(ALI)
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TRALI)
供體的抗體與受體白細胞反應所致。通常在輸血后6h內出現呼吸衰竭
以支持治療為主
7. 非溶血性發熱反應
指輸血中或輸血后2h內出現發熱,體溫增高大于1℃
血小板輸注5次中可能會出現1次發熱,臨床意義不大
因存在針對供體白細胞抗原的抗體所致
是否需要停止輸注,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