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天氣越來越冷,類風濕性關節炎復發的中老年人顯著增多。專家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在我國患病人數約440萬。此病是以關節病變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每當氣候寒冷或劇變,發病率會顯著增高。這部分患者除臨床治療外,還可在家中采取一些簡單易行的自然療法,也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砂療
將10公斤細砂,用鐵鍋炒熱至50-60℃,然后裝入布袋或木箱內,局部敷或埋關節40-60分鐘(如溫度下降,可反復加熱)。
蒸療
用中藥透骨草、防風、川芎、木瓜、艾葉、絲瓜絡各60克,放入鍋內煎煮20分鐘,待放置到水溫45℃時,熏蒸患處,每次15-30分鐘,每日1次。
蠟療
將石蠟加溫至54-60℃,敷裹于患部關節。每次20-60分鐘,每日1次,12-24次作為一個療程,兩個療程可間隔3-7日! 藥浴將艾葉、防風、竹茹、秦艽、乳香各10克,木瓜、穿山甲、透骨草各15克,煎煮成400毫升汁液,兌入浴盆中,將水溫調至38-40℃,全身浸泡15-20分鐘,每日1次。15天為一個療程,休息1-2周后,可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藥酒
用當歸、川芎、續斷、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紅花、木瓜各50克,共研細末,裝入布袋,浸入高粱酒10公斤中,浸泡7日,濾去渣,澄清后加冰糖1公斤,隨量飲用。此酒有散寒除風、祛濕通絡、化瘀止痛之功效。
鹽水浴
在浴液中加入1-5%的食鹽,加溫至38-40℃,浸浴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拔罐療法
患者取俯臥位,以大小適中的火罐,選背部穴位,用走罐法往返移動,至局部充血潮紅為度,然后再根據主要證候,選取局部穴位,進行拔罐,療效頗佳。
茶療
用綠茶2克,羌活5克,炙甘草10克,沸水浸泡飲用。具有祛寒止痛,疏通經絡,行氣活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