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湯液醪醴論》指出“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歷代醫家還提出“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說明中醫一貫注重情志因素在治療和護理中的作用,情志護理也是中醫內科護理的一個特色。
情志的異常波動,則使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各種疾病。所以,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過程中,要認真分析病人的心理狀態,作好情志護理。《靈樞·師傳》指出:“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對情志異常變化的病人,要做耐心細致的開導,安慰,解釋工作,調動病人的積極心理因素,防止不良情緒的發生,使病人保持良好而穩定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起到改變病人精神及身體狀況的目的。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