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醫師
一、專業理論知識
(一) 基本理論知識
全面掌握神經病學知識和理論,深入了解神經解剖學、臨床神經生理學、臨床神經病理學及臨床神經電生理學(包括腦電圖,在有條件的單位工作者,還包括肌電圖及誘發電位);掌握顱內血流生理及病理生理學,神經影像學(包括頭顱及脊柱X線平片、腦血管造影及CT)的基本理論,在有條件的醫院工作者,還須掌握MRI有關技能;掌握神經系統癥狀學(包括:頭面痛、驚闕、癱瘓、顱內壓增高、不自主運動、共濟失調、復視、肢體痛、失語、昏迷)的理論、機理及鑒別診斷;掌握神經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掌握精神病學、小兒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老年神經病學、心臟病學及呼吸內科學、內分泌學與神經病學有關的基本知識。
(二) 相關理論知識
1、掌握神經生物化學、神經免疫學、神經流行病學、神經遺傳學的基本理論。
2、掌握眼科、耳鼻喉科及骨科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的理論知識。
(三) 學識水平
廣泛閱讀專業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二、工作經歷與能力
(一) 醫療
1、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病房及門診)不少于40周。
2、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對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癲癇、脫髓鞘疾病、變性病、中樞神經系統炎癥、周圍神經病、肌病、遺傳代謝性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錐體外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等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對常見癥狀(包括:頭面痛、眩暈、癱瘓、感覺障礙、驚闕、癡呆、暈闕、昏迷)有深入的認識并能作出正確的分型或病因診斷;對神經內科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承擔院內會診,能承擔神經內科二線值班、門診咨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門診醫療組織、管理的能力。
3、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熟練掌握神經系統各部位(包括:大腦半球、丘腦及下丘腦、腦干、脊髓、周圍神經)綜合癥至少30個。對其他系統疾病的神經系統合并癥(包括:肝性腦病、門脈性腦病、腎性腦病、透析性腦病、瘤性神經系合并癥、心肺功能障礙的神經系統合并癥)有深入的了解。擔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診治本專科病人至少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確診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醫療技術達到本地區先進水平。
(二) 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住院醫師或協助指導1名研究生的經歷。
(三) 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
主任醫師
一、專業理論知識
(一) 基本理論知識
在副主任醫師所具備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入系統地掌握神經病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并對本專業某一領域有所專長。
(二) 相關理論知識
在達到所規定的神經內科專業副主任醫師水平的基礎上,熟悉與其專業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三) 學識水平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二、工作經歷與能力
(一) 醫療
1、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35周。
2、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神經內科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正確、熟練的組織、指導、搶救、治療專科危重病人,有解決疑難病及復雜技術問題的能力;能承擔院內外疑難復雜病例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3、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診治神經內科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例不少于40%,醫療技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二) 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門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或協助培養研究生至少1名的經歷。
(三) 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的大會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