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提問:關于 CDH的治療,下述哪些是正確的?
A.早期宜行針灸、理療等保守治療,待發生畸形時再手術治療
B.嬰兒期治療效果欠佳,年齡越小,效果越差
C.2歲以內一般擬行閉合復位,石膏固定,若整復失敗可手術整復
D.8歲以上一般采用姑息手術以減少腰前凸,減輕髖痛和腰痛
E.3~7歲多采取非手術治療,少數效果不好者則行手術治療
F.切開復位前一般須關節造影X線定位
12.提問:關于CDH治療后的并發癥,下述哪些是正確的?
A.再脫位常由于前傾角過小所致
B.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與復位前牽引不夠或內收肌、髂腰肌未松解,復位后股骨頭承受過大壓力有關
C.髖關節骨性關節病,亦與軟組織不松解,以后股骨頭承受過大壓力有關
D.頭骺分離常由于牽引過重有關
E.股骨上端骨折
F.坐骨神經損傷常由于手術所致
G.CDH往往下肢不等長
H.股骨頸前傾角矯正不理想為常見的并發癥
答題思路病歷摘要;患兒,女性,5歲,因右下肢跛行三年而入院。患兒2歲方學會走路,當時被發現右下肢行走不穩,升降步態,無外傷史。體檢:體溫36.5℃右下肢無紅腫、無壓痛,下肢肌力正常,皮膚感覺正常,右髖關節屈伸正常,外展稍受限,其余關節活動正常。
詳細閱讀病歷摘要,可歸納以下特點:①5歲女童;②2歲學會走路,遲于正常兒童;③學會走路時即有被拐,且無外傷史,宜多考慮為先天因素;④體溫正常,局部無紅腫,無壓痛,可排除炎癥性病變;⑤下肢肌力正常,皮膚感覺正常,可排除神經性病變;⑥僅右髖關節外展稍受限,可優先考慮右髖關節病變。綜上所述,可初步將思路引入右髖關節病變,為先天性可能性大,且可初步排除神經性、肌原性和感染性病變。
13.提問:根據以上資料,下述哪些疾病暫不能排除?
A.右下肢神經性麻痹
B.右髖關節化膿性關節炎
C.右膝關節結核
D.小兒麻痹癥后遺癥
E.一過性右髖關節炎
F.先天性髖脫位
G.先天性髖內翻
H.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癥
I.右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J.下肢肢體不等長
答案:FGIJ
根據上述病歷摘要分析、歸納出特點,針對提問,宜采用排除法逐個排除錯誤診斷。很顯然,神經性、炎癥性、一過性的第1、2、3、4、5項均可排除。4個先天性疾病中的先大性多關節攣縮癥應該有多個關節受累,有些患兒雖有髖關節病變,但關節應有明顯的攣縮畸形。此點與該病人不符.故第8項可排除,僅剩下第6、7、9、10項不能排除。
14.提問:對此患兒還須作哪些有針對性的檢查及專科體檢?
A.照雙髖關節正位X線片
B.照患側髖關節正、側、斜位X線片
C.常規 CT掃描以確定股骨頸前傾角
D.可行髖關節造影攝片,以了解阻礙復位的因素
E.麥氏征
F.骨盆分離及擠壓試驗
G.Trendelenburg試驗
H.Allis征
I.疊試驗
J.膝關節造影以排除膝關節病變
答案:ADGHI
前一問讓你根據現有病歷摘要對診斷圈定了一個大概的范圍,形成了一個初步診斷思路,必須記在腦子里,使這些診斷名稱即使在熒屏上消失后,也可根據此思路繼續思考下一問。此問是要求在你已圈定的診斷范圍里選擇幾種檢查手段和專科檢查以揭示患兒的真正病變。此問意在考察考生運用常規檢查手段和專科診斷水平。既然你已圈定該患兒屬髖關節疾患,故與髖關節有關的檢查及體檢是必需的、這就需要熟悉哪些屬于與髖關節有關的針對性檢查和體檢。CT檢查并不能確定股骨頸前傾角,故棄之。麥氏征、骨盆分離及擠壓試驗并不是針對髖關節的檢查,膝關節造影更是毫無根據的檢查,小兒髖部照片一般都須照雙側以對照鑒別,僅照單側不妥,且照側位和斜位又顯多余。剩下的第1、4、7、8、9項都是與髖關節有關的且有針對性的檢查。
當然,如果你圈定的范圍和思路被題目和備選答案中設置的干擾因素(或"陷井")所迷惑而出現錯誤,在此處你可能會丟分,但是在此后的提示中,就要認真核查列出的多種陰性和陽性體征及檢查結果是否與自己的思路相符,若不符須及時調整思路,重新圈定診斷。www.med126.com
提示:患兒Allis征(+),Trendelenburg試驗(+), X線攝片示:右Shenton's線不連,髖臼指數50°,股骨頭位于Perkin's方格的外上象限,且發育差,變小,但密度正常,前傾角80°,臼頭無破壞,頸干角140°。
15.提問:根據以上檢查,擬診斷什么疾病?
A.下肢不等長
B.先天性髖內翻(右)
C.右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D.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癥
E.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右)
答案:E
仔細閱讀提示,要求考生熟悉上述體檢陽性體征的臨床意義和X線檢查的陽性結果及多種數字指標,逐一鑒別排除無關疾病。下肢不等長是骨科常遇到的畸形,是先天性骨骼畸形、骨骼疾患、關節感染、外傷及神經肌肉等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和體征,并不是一種準確的疾病診斷,頸干角140°,先天性髖內翻可以排除。股骨頭密度無改變,頭臼無破壞故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診斷亦不成立。從上述所描述的檢查結果看,很明顯是右髖關節脫位的體征和X線表現,結合病史,擬診斷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CDH)。雖然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癥亦有髖關節脫位現象,但其特點是出現多關節攣縮畸形,結合病歷摘要可排除。
16.提問:關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CDH)的發病情況,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女性多于男性
B.右側多于左側
C.臀位產發病率較高
D.剖腹產發病率較高
E.枕位產發病率較高
F.頭胎發病率較二、三胎高
G.我國南方發病率比北方高
答案:ACF
此問意欲測試CDH的流行病學知識,要求考生對CDH的發病情況有所了解。與其簡單地死記硬背,倒不如從熟知其原理著手更易牢記。女性胎兒由于雌激素和黃體酮的作用,關節比男性胎兒要松弛。女與男的發病率為6:1。異常胎位尤其是呈伸膝伸髖位易助長髖脫位。產后位置亦與胎位類似,我國北方地區由于寒冷,習慣將嬰兒置髖伸直位包裹捆綁,推股骨頭向后上方,易造成脫位。而南方地區不須包裹,反而習慣置髖彎曲外展、外旋位(即蛙式位)將嬰兒用布兜馱背。故北方發病率明顯高于南方。此題應先選第1、3、6項。
17.提問:關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CDH)的病理變化,下述哪些是正確的?
A.髖臼比正常深
B.關節盂軟骨的后上方向外翻出
C.髖臼窩內有纖維脂肪組織和增厚的圓韌帶
D.在嬰兒期股骨頭的外形變成圓錐形
E.股骨頸明顯縮短
F.雙側脫位時,骨盆向后傾斜,導致腰椎前凸變小
G.關節囊逐漸被牽伸→橢圓形→葫蘆形
H.內收肌、?繩肌、股薄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股直肌和恥骨肌均被拉長
I.髂腰肌攣縮
J.髂腰肌向外移位,壓于關節囊的峽口
答案:CEGJ
關于CDH病理變化的測試,一般應按典型的髖關節脫位來思考。在"理"字上下功夫。從阻礙股骨頭復位的機制來考慮各部位的變化。典型的CDH髖臼缺乏股骨頭的刺激,且充滿脂肪纖維軟組織而比正常淺。關節盂唇由于缺乏股骨頭的支持,加上脫位股骨頭的壓力,使其向內翻轉。嬰兒期股骨頭外形正常。股骨頭多向后上方移位,站立時,重心前移,勢必引起代償性骨盆前傾,腰椎前凸變大。關節囊被脫位的股骨頭拉長,加上髂腰肌的壓迫使其逐漸變成管狀→橢圓形→葫蘆形。肌肉變化則有兩種情況:一般來說,凡與肢體縱軸平行的肌肉群均攣縮;與肢體縱軸垂直的肌肉群均被拉長,故上述所列各選答案中,第3、5、7、10項的敘述是正確的。
18.提問:關于CDH的癥狀和體征,下述哪些是正確的?
A.Ortolani試驗常被用作3歲以上患兒的檢查
B.AlliS征被認為是CDH的特異體征
C.套疊試驗往往陽性
D.Trendelenburg試驗陽性即指一足站立,另一下肢抬起,下肢抬起側臀部下沉,說明臀部下沉側臀中肌的功能不全
E.單側髖脫位時呈搖擺步態
F.臀紋和大腿皮紋不對稱,股三角空虛會陰部增寬
G.AlliS征只適用于單側發病
答案:CFG
此問是測試對CDH專科體檢的基本知識,要求考生掌握CDH的特殊檢查的原理,只要掌握其陽性體征的機理,上述問題不難回答。Ortolani試驗是股骨頭"入口彈跳"征,是由脫位的股骨頭在屈髖外展下肢時通過杠桿作用滑入髖臼面產生的,自出生至3個月內此征較有意義,超過3個月者,由于軟組織緊縮,往往陰性,意義不大。AlliS征陽性是大腿短縮的體征,并非CDH所特有。Trendelenbur里試驗是檢查髖外展肌(主要是臀中肌)功能的試驗。髖脫位后,髂嵴與大轉子之間的距離縮短,臀中肌過于松弛,致功能不全,不能在單足站立時抬起對測骨盆,使對側臀部下沉。然而臨床上有些年輕醫生不熟悉此機理,往往把臀部下沉側或下肢抬起當作患側。雙側髖脫位的雙側Trendelenbur合試驗陽性即為臀中肌步態,亦即搖擺步態。而單側患病時則為短肢升降步態。
19.提問:關于CDH的X線表現及測量,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y線即連接兩髖臼內y形軟骨中心的橫線
B.正常股骨頭應在perkin's方塊的內上象限內
C.髖臼指數,2歲上者正常為200以內
D.Shenton氏線是股骨頸內側緣和閉孔下緣形成一條連接弧線
E.CE角正常為向外200~400。
F.股骨頸前傾角是股骨額平面與股骨頸所形成的角度
答案:ACF
CDH的X線表現是骨科診斷的重要手段和治療的依據。要求考生既要掌握正常兒童的X線表現,又要掌握CDH的病理X線表現,并要牢記一些具體數字。髖臼指數是指髖臼頂的斜線與y線所交的角,正常新生兒的髖臼指數為27.50,至歲時將減至200,若超過300測視為髖臼發育不良,有脫位趨向。CE角即中心邊緣角,即perkin's線與股骨頭中心至髖臼最外緣連線交叉之角。正常為向內20°~40°,著向外成角則有脫位。Shenton氏線是股骨頸骨側緣和閉孔上緣形成的一條連接弧線,而不是下緣。股骨頸前傾角是股骨額平面與股骨頸所形成的角度,正常為150左右。Perkin's線與y線互相垂直,將髖關節分成四個方格稱之為Perkin's方格。正常股骨頭應在內下象限內。
提示:患兒Allis征(+),Trendelenburg試驗(+), X線攝片示:右Shenton氏線不連,髖臼指數50°,股骨頭位于Perkin's合方格的外上象限,且發育差,變小,但密度正常,前傾角80°,臼頭無破壞,頸干角140°。
20.提問:對此患兒,擬如何實施治療?
A.立即切開復位及髖臼成形術
B.手法整復,蛙式石膏固定
C.先保守治療9個月,若無效再酌情行單純切開復位
D.手法整復,特制Rosen夾架制動
E.先松解髂腰肌及內收肌,將股骨頭牽引至髖臼水平,再行切開復位,髖臼成形術(即 Penberton手術)
F.還須行股骨旋轉截骨術,以矯正股骨頸前傾角
G.亦可行其它髂骨截骨術,如:Salter截骨術或Chiari內移截骨術
H.擬行股骨分叉截骨術
答案:EFG
再次熟讀提示內容和病歷摘要。根據病史和檢查制定治療原則和方案。CDH的治療原則是盡早診斷,及時治療,根據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一歲以內是保守治療的良好時機。1~2歲為相對保守治療時期。2歲以上一般都須手術治療。3~7歲為積極手術的治療時期。8歲以上為姑息手術治療時期,此例5歲,屬年齡較大兒童,其繼發性軟組織攣縮,移位較嚴重,且髓臼指數為50°,前傾角達80°,屬于積極手術治療時期。擬在解除軟組織攣縮,將股骨頭牽至髖臼水平的基礎上切開復位,改善頭臼相容和矯正過大的前傾角,應選擇第5、6、7項。第1項忽視了軟組織的病理改變,術中將很難堪,即使術中勉強復位,術后亦易再脫位。第3項單純切開復位,不改善髖臼的容納和矯正前傾角,將很容易復發再脫位。況且此年齡保守治療根本無效。第8項屬姑息手術,此例不可取。
醫學高級職稱考試報名網站 http://www.21wecan.com/
2011年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1、2011年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2、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形式和題型
3、2011年衛生專業技術高級職稱考試報名須知
4、2011年醫學高級職稱考試寶典
5、2011年醫學高級職稱考試試題
6、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相關流程
7、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形式和題型
8、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總分數及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