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水、鈉代謝失常
水、鈉代謝失常是相伴發生的,單純性水(或鈉)增多或減少極為少見。臨床上多分為失水(water loss)、水過多(water excess)、低鈉血癥(hyponatremia)和高鈉血癥(hypernatremia)等數種。
一、失水
失水是指體液丟失所造成的體液容量不足。根據水和電解質(主要是Na+)丟失的比例和性質,臨床上常將失水分為高滲性失水、等滲性失水和低滲性失水三種。
【病因】
(一)高滲性失水
1.水攝入不足 ①昏迷、創傷、拒食、吞咽困難,沙漠迷路、海難、地震等致淡水供應斷絕;②腦外傷、腦卒中等致渴感中樞遲鈍或滲透壓感受器不敏感。
2.水丟失過多
(1)經腎丟失:①中樞性尿崩癥、腎性尿崩癥、非溶質性利尿藥;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非酮癥性高滲性昏迷、高鈣血癥等致大量水分從尿中排出;③長期鼻飼高蛋白流質等所致的溶質性利尿(鼻飼綜合征);④使用高滲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尿素等脫水藥物致溶質性利尿。
(2)腎外丟失:①環境高溫、劇烈運動、高熱等大量出汗;②燒傷開放性治療丟失大量低滲液;③哮喘持續狀態、過度換氣、氣管切開等使肺呼出的水分明顯增多(2~3倍)。
(3)水向細胞內轉移:劇烈運動或驚厥等使細胞內小分子物質增多,滲透壓增高,水轉入細胞內。
(二)等滲性失水
1.消化道丟失 嘔吐、腹瀉、胃腸引流(減壓、造瘺)或腸梗阻等致消化液丟失。
2.皮膚丟失 大面積燒傷、剝脫性皮炎等滲出性皮膚病變。
3.組織間液貯積 胸、腹腔炎性滲出液的引流,反復大量放胸、腹水等。
(三)低滲性失水
1.補充水分過多 高滲性或等滲性失水時,補充過多水分。
2.腎丟失 ①過量使用噻嗪類、依他尼酸、呋塞米等排鈉性利尿藥;②腎小管中存在大量不被吸收的溶質(如尿素),抑制鈉和水的重吸收;③失鹽性腎炎、急性腎衰竭多尿期、。腎小管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④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
【臨床表現】
(一)高滲性失水
1.輕度失水 失水多于失鈉,細胞外液容量減少,滲透壓升高。當失水量相當于體重的2%~3%時,因渴感中樞興奮而口渴,刺激抗利尿激素釋放,水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尿比重增高。如同時伴有多飲,一般不造成細胞外液容量不足和滲透壓異常;如伴渴感減退,可因缺乏渴感而發生高滲性失水。
2.中度失水 當失水量達體重的4%~6%時,醛固酮分泌增加和血漿滲透壓升高,此時口渴嚴重,咽下困難,聲音嘶啞;有效循環容量不足,心率加快;皮膚干燥、彈性下降;進而因細胞內失水,工作效率下降、乏力、頭暈、煩躁。
3.重度失水 當失水量達7%~14%時,腦細胞失水嚴重,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癥狀如躁狂、譫妄、定向力失常、幻覺、暈厥和脫水熱。當失水量超過15%時,可出現高滲性昏迷、低血容量性休克、尿閉及急性腎衰竭。
(二)等滲性失水及低滲性失水
等滲性失水時,有效循環血容量和腎血流量減少而出現少尿、口渴,嚴重者血壓下,但滲透壓基本正常。低滲性脫水的早期即發生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和尿量減少,但無口渴;嚴重者導致細胞內低滲和細胞水腫。臨床上,依據缺鈉的程度大致分輕、中、重三度。
1.輕度失水 當每公斤體重缺鈉8.5mmoI(血漿鈉130mmol/L左右)時,血壓可在100mmHg以上,患者有疲乏、無力、尿少、口渴、頭暈等。尿鈉極低或測不出。
2.中度失水 當每公斤體重丟失鈉在8.5~1 2.0mmol(血漿鈉120mmol/L左右)時,血壓降至100mmHg以下,表現為惡心、嘔吐、肌肉攣痛、手足麻木、靜脈下陷及直立性低血壓。尿鈉測不出。
3.重度失水 當每公斤體重丟失鈉在12.8~21.0mmol(血漿鈉110mmoI/L左右)時,血壓降至80mmHg以下,出現四肢發涼、體溫低、脈細弱而快等休克表現,并伴木僵等神經癥狀,嚴重者昏迷。【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病史(鈉攝入不足、嘔吐、腹瀉、多尿、大量出汗等)可推測失水的類型和程度,如高熱、尿崩癥應多考慮高滲性失水;嘔吐、腹瀉應多考慮低滲性或等滲性失水;昏迷、血壓下降等提示為重度失水,但應做必要的實驗室檢查來證實。
(一)高滲性失水
中、重度失水時,尿量減少;除尿崩癥外,尿比重、血紅蛋白。平均血細胞比容、血鈉(>145mmol/L)和血漿滲透壓均升高(>310mOsm/L)。嚴重者出現酮癥、代謝性酸中毒和氮質血癥。依據體重的變化和其他臨床表現,可判斷失水的程度。
(二)等滲性失水
血鈉、血漿滲透壓正常;尿量少,尿鈉少或正常。
(三)低滲性失水醫學.全在.,線提,供www.med126.com
血鈉(<130mmol/L)和血漿滲透壓(<280mOsm/L)降低,至病情晚期尿少,尿比重低,尿鈉減少;血細胞比容(每增高3%約相當于鈉丟失150mmol)、紅細胞、血紅蛋白、尿素氮均增高,血尿素氮/肌酐(單位均為mg/d1)比值>20:1(正常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