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正常妊娠期孕婦的護理
一、考試重點
1.圍生期是指產前、產后的一段時期。國際上有四種規定,我國采用圍生Ⅰ期,即從妊娠滿28周至產后1周。
2.確定妊娠時進行首次產檢,妊娠12周以內建立圍生期保健卡,妊娠20周開始產科檢查,妊娠28周以前每4周檢查一次,孕28周以后每2周檢查一次,孕36周后每周檢查1次,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增加檢查次數。
3.從末次月經第一天算起,月數減3(或加9),日數加7,即為預產期。如孕婦末次月經記不清,可根據早孕反應的時間、胎動開始的時間、子宮底高度和胎兒大小估計預產期。
4.妊娠晚期孕婦體重每周增加不應超過500g。孕婦血壓不應超過18.7/12kpa,或與基礎血壓相比不超過4/2kpa。
5.四步觸診法每一步都有其重要目的。通過四步觸診法了解子宮大小、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銜接。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婦腹壁上聽得最清楚。枕先露時,胎心在臍下左右兩側;臀先露時,胎心在臍上左右兩側;肩先露時,胎心在臍周圍聽最清楚。胎心音應與子宮雜音、腹主動脈音、胎動音及臍帶雜音相鑒別。
6.骨盆外測量的徑線有髂棘間徑(23~26cm)、髂嵴間徑(25~28cm)、骶恥外徑(18~20cm)、坐骨結節間徑(8.5~9.5cm)和恥骨弓角(90°)。其中骶恥外徑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
7.孕婦休息時應取左側臥位。目的是減輕增大且右旋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改善子宮、胎盤血循環,防止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妊娠前3個月及近預產期的后3個月,應避免性生活。孕24周開始乳房護理。
8.胎動計數是孕婦自我監護胎兒宮內安危的最簡便的方法。從妊娠30周開始,每天計數12小時胎動。正常胎動每小時3~5次,12小時不少于10次。如小于10次/12小時,或逐日下降大于50%而不能恢復者,則提示胎兒宮內明顯缺氧。聽胎心應聽診1min。正常胎心每分鐘120~160次。胎心率>160次/ min或<120次/ min,或不規則,都表示胎兒缺氧。
9.妊娠12周內用藥易造成胎兒發育畸形。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10.羊膜鏡檢查羊水混有胎糞,羊水呈黃色、黃綠色甚至深綠色,提示胎兒缺氧。
11.尿雌三醇測定,正常值為15mg/24h尿,若<10mg/24h尿為危險值,提示胎盤功能低下。隨意尿雌三醇/肌酐(E/C)比值測定,正常值為>15,若<10為危險值,提示胎盤功能低下;血清胎盤生乳素(HPL)測定,正常值4~11mg/L,若<4mg/L,提示胎盤功能低下。計數12小時胎動,如<10次,提示胎盤功能低下。
12.B超檢查雙頂徑>8.5cm,提示胎兒成熟。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L/S)≥2,提示胎兒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