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毛豆, 黑豆, 黃豆.豆科
【植物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 高達150 cm(厘米).枝梢有時呈蔓狀, 莖部密被淺褐色硬毛.葉為三出復葉, 總葉柄長4.5~12 cm(厘米)(或更長), 密被棕黃色硬毛, 托葉披針形, 頂端漸尖, 被長硬毛; 小葉片卵形或狹卵形, 側生小葉斜卵形, 長5~12 cm(厘米), 寬3~7 cm(厘米), 基部寬楔形, 頂端鈍或急尖, 具短尖小, 上面黃綠色, 兩面均被棕黃色長硬毛, 于下面尤密, 全緣, 膜質; 頂生小葉柄長1~2 cm(厘米), 側生小葉柄僅3~4 mm(毫米), 基部具線形小托葉, 和小葉密棕黃色長硬毛.花蝶形, 紫色和白色, 腋生短總狀花序, 著花2~10 朵; 花萼鐘狀, 上面2 裂通常連合, 旗瓣倒卵形, 頂端微缺, 雄蕊10 枚, 兩體; 子房無柄.莢果帶狀, 長橢圓形, 密被棕黃色長硬毛.種子橢圓形或近圓形, 光滑, 成熟時呈青綠, 棕色, 黑等色澤(隨品種而異)具小種臍.
【生態分布】:產我國南北各省.
【藥用部分】:種子及其制品, 大豆卷, 黑豆衣, 淡豆豉均人藥; 夏秋采收.
【作用功效】:性味甘, 平.黑大豆, 黑豆衣; 能補腎養心, 祛風明目, 清熱解毒, 活血利水.大豆卷; 清熱, 化濕, 治濕熱初起, 胃中積熱, 水腫濕痹, 筋攣膝疼.淡豆豉; 解表清熱, 除煩下氣, 治胸悶煩熱嘔吐及血尿等.
【用量用法】:黑大豆3 錢~1 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