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野黃豆, 菽, 山黃豆, 蔓豆.豆科
【植物形態】:一年生纏繞性草本, 主根細長, 可達20cm(厘米)以上, 側根稀疏, 蔓莖纖細, 略帶四棱形, 密披淺黃色, 緊貼長硬毛.葉互生, 3小葉, 總葉柄長2~5.5cm(厘米), 被淺黃色硬毛; 小葉片長卵狀披針形, 披針狀長橢圓形或為卵形, 長2~6.5cm(厘米), 寬1~3.5cm(厘米), 基部菱狀楔形、寬楔形或近圓形, 先端漸尖或少有鈍狀, 并具短尖頭, 側生小葉片基部常偏斜, 表面綠色, 背面淺綠色, 兩面均有淺黃色緊貼硬毛, 葉脈于兩面稍隆起, 全緣, 小葉柄根短, 密披棕褐色硬毛, 基部具小托葉, 細小而呈針狀.花蝶形, 淡紅紫色, 腋生總狀花序, 花萼鐘狀, 5裂, 旗瓣近圓形, 雄蕊常為10枚, 單體.子房上位, 1室.莢果線狀長橢圓形, 略彎曲, 種子2~4粒.
【生態分布】:產我國南北各省; 多生于向陽山坡疏林下和路邊以及山麓、郊野、田邊及土埂上.
【藥用部分】:干燥種子、根、藤與莢果入藥, 夏秋采收.
【作用功效】:種子性味甘, 微寒.能清肝火, 解痘毒.藤和莢果治盜汗, 小兒疳積, 目生翳障初起, 根治傷筋.
【用量用法】:種子1.5~4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