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臭黃荊, 早禾子樹, 豆腐葉, 觀音楂, 豆腐柴.馬鞭草科
【植物形態(tài)】:落葉灌木, 高可達1.5米, 有臭氣味, 小枝密生柔毛.葉對生, 卵狀披針形或闊橢圓形, 長7.5~15cm(厘米), 寬3.5~6cm(厘米), 基部楔形, 先端漸尖, 邊緣有缺刻狀粗鋸齒3~4個, 下部全緣, 表面綠色, 疏生細毛或幾無毛, 沿脈上毛較密, 背面淡綠色, 有灰白色細毛, 沿脈尤密, 脈兩面隆起, 側(cè)脈3~4對.花淡黃色, 頂生圓錐花序, 萼鐘形, 5裂, 花冠4裂, 雄蕊4枚, 子房上位, 2室.核果球形.
【生態(tài)分布】:產(chǎn)我國長江流域至福建等省; 多生于山坡林邊, 灌叢中, 山谷叢林中, 村落附近也常有生長.
【藥用部分】:根、莖、葉入藥, 夏秋采收.
【作用功效】:性味苦、寒, 無毒.能清涼解熱, 敗毒消癰.治瘧疾, 外敷刀斧傷.
【用量用法】:3~7錢.(內(nèi)服配合利尿藥為佳, 以免小便艱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