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鴨公青, 大葉青, 土常山, 牛舌楓, 牛換青, 臭葉, 豬屎青, 親泉母, 淡親家, 淡婆婆, 大百解, 菜生紫, 牛皮青.馬鞭草科
【植物形態(tài)】:落葉灌木, 高可達(dá)3 米.樹皮灰白色, 老枝黃褐色, 嫩時(shí)被短茸毛, 漸次脫落.葉對(duì)生, 長橢圓形, 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長8~16 厘米, 寬2~7 cm(厘米), 基部近圓形或急尖.先端漸尖, 全緣或上緣有不整齊淺波狀小齒, 表面深綠色, 背面淡綠色, 主脈隆起, 側(cè)脈6~8 對(duì), 表背兩面沿葉脈有短茸毛, 葉柄長1.5~5 cm(厘米), 葉柄上面有小槽, 背面圓形, 被白色短軟毛.花白色, 頂生圓錐狀聚傘花序, 花萼鐘狀, 5 裂, 花冠筒狀, 5 裂, 雄蕊4 枚, 雌蕊1 枚, 子房上位, 不完全4 室.核果倒卵形或球形, 蘭色, 花萼宿存.
【生態(tài)分布】:產(chǎn)我國中部和南部各省; 多生于山坡林邊灌叢中或荒山草地上.
【藥用部分】:根、葉入藥, 夏秋采收.
【作用功效】:性味苦, 寒.能清熱解毒, 利水, 治丹毒、黃疽、扁桃腺炎、喉頭炎、牙齦出血、細(xì)菌性痢疾、偏頭痛等.
【用量用法】:葉5 錢~1 兩.